剪刀面是山西省的传统面食小吃。因制面工具用剪刀而名,又因剪出的面条呈鱼形,亦叫剪鱼子,其制法起源于隋末。
民间相传,太原公子李世民读书练武、聚才谋义,武士彟慕名拜访,时值晌午,李世民私留书房用餐。正在裁衣的长孙氏来不及备饭,急和面团用剪刀细细剪下,煮后呈食。武士彟叹曰:纷乱当世,公子大略;面如天下,亦当速剪。后来李世民父子起兵大唐故地晋阳,以"剪面"之势攻取长安,统一了山河。
后来杜甫身处藩镇割据,有诗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一言睹王宰作画如剪裁风景,二言思太宗英武盼朝政一统。
剪刀面有此夫妻相助之情、知己谋业之谊,加之太原人嗜面,又有剪刀之利,为剪刀面的世代相袭提供了物质文化基础,故太原传承能千年不衰。
太原古称并州,所产剪刀称为“并州剪刀“或“并刀“,晋代(距今1700年)时已名扬天下,历史上最早负有盛名的剪刀是并州所出产的。唐朝时,连杨贵妃也喜爱使用并州快剪,就更是它的大名风靡全国了。
而在中国的历史诗歌中,“并州剪”因其优良的工艺,更成为人文墨客笔下用于比喻可斩断剪切一切事物的神器的代名词。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赞美的诗句和文章。
唐卢纶在《难绾刀子歌》中赞道:“并州难绾竟何人,每成此物如有神“。宋代太原有了生产剪刀的集中地,姜夔《长亭怨慢》有“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元代杨维桢也有诗“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副玻璃烟”。
乾隆避暑热河山庄,有首七绝咏剪秋萝。花瓣之尖峭,让诗兴大发的皇帝想到并州刀剪,留下“秋萝底把并州剪,应制仙人霓羽裳”之句。
明代晋府店刀剪更是名高声隆,国内各大商埠、码头都有专营商号。清代赵翼也有“其笔快如并剪“之句。现太原市内街道中还有大小"剪子巷",名显昔日的风华遗韵。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