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美食 > 大同刀削面入选省级非遗

大同刀削面入选省级非遗

发布日期:2023-03-08 17:50 文章来源:大同晚报



  日前,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公布,大同勾刀削面制作技艺入选其中。刀削面是大同知名的特色美食之一,不仅大同人爱吃,也深受许多外地游客的青睐。2018年,中国饭店协会授予大同“中国刀削面之乡”的荣誉称号。2020年,大同刀削面又入选大同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传统美食 历史悠久


  大同刀削面起源于山西大同地区,其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600多年前。据大同市餐饮饭店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关于刀削面最早的文字记载是《魏氏春秋》中的“汤饼”,清末《素食略说》中则有明确的制作方法,即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将面削到开水锅中。大同刀削面的传承发展时期是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当时在大同华严寺附近已有专门的削面馆。刀削面在大同的盛行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一大批面馆开在古城街头巷尾,刀削面也成为大同人喜爱的食物。


  如今,作为大同的一道传统美食,刀削面在大同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同市6000多家餐饮饭店中绝大多数都在经营刀削面。其中,既有大型餐饮饭店,如大同宾馆、花园大饭店、永和红旗美食城、红旗大饭店等,也有专营刀削面的面馆,如“二板”“东关”“七中”“老柴”“东方”等。此外,各机关、学校、厂矿企业食堂也都有刀削面,各大超市还销售袋装冷冻刀削面。


种类多样  风味独特


  大同刀削面形似柳叶,外滑内筋、软而不黏,不管是浇上肉臊子,还是炒着吃,均有独特风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同刀削面种类多样,按使用刀具的不同,可分为平刀削面和勾刀削面两种;按削面制熟的方式,可分为水煮刀削面、炒刀削面、焖刀削面。而大同刀削面之所以能深受人们喜爱且长盛不衰,主要原因在于它制作工艺精细。据市餐饮饭店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制作大同刀削面时,首先在和面技术上有着严格要求,要将面团揉得均匀、柔软、光亮。其次,削面时要左手托面,右手执刀,从后向前推刀,由右向左移动削面,一刀接一刀削出面条,直接落入开水锅中。其中,平刀削出的面条特点为平展、较宽、较短,勾刀削出的面条特点为有棱、较窄、较长。另外,刀削面的臊子也很讲究,分荤臊子和素臊子两种。荤臊子有猪肉、牛肉、羊肉的,素臊子有鸡蛋西红柿臊子和黄花、海带、木耳臊子,色泽丰富,味道咸鲜、浓香。吃的时候,还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陈醋、辣椒、葱花、香菜,以及卤鸡蛋、丸子、烧猪肉片、豆腐干等。


保护传承  意义重大


  如今,刀削面不仅是大同人喜爱的美食,甚至在全国许多地方及国外都能见到大同刀削面的身影。


  采访中,大同市餐饮饭店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大同刀削面体现了大同的历史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现在大同刀削面已发展到全国乃至世界许多地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各地经营刀削面的店铺规模也日益扩大,显现出重要的市场价值。不仅如此,大同刀削面作为一种普通的大众面食,能存续上千年并得到蓬勃发展,这一现象背后的历史和现实根源对大同美食文化研究、开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保护、传承大同刀削面制作技艺有着重要意义。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作为大同刀削面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大同市餐饮饭店业协会已对大同刀削面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包括成立大同市餐饮饭店业协会非遗项目领导组,对刀削面历史延续、技术传承进行记录,建立刀削面非遗项目技术传承人档案,制定《大同刀削面标准》,举行刀削面技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知识大赛等。采访中,大同市餐饮饭店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5年内,他们将继续完成刀削面非遗项目技术传承人档案建立工作,保护人才队伍;对老一辈(65岁以上)刀削面师傅进行单独上门拜访,进行回忆访谈录音或视频记录;收集有关刀削面的文字书籍、照片、影像视频及过去留存下来的老器具、老物件等,挖掘这些资料和老物件的重要历史价值;筹建大同刀削面非遗项目收藏馆,让更多人了解大同刀削面的悠久历史和传统饮食文化知识。


文字:王锦华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