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面窝窝,也称莜面栲栳栳,不仅是大同人的家常美食,也是许多饭店主推的地方特色美食,深受外地来同游客喜爱。
说起莜面窝窝的来历,相传李渊任太原留守时,曾携家眷借宿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道莜面食品来款待。李渊吃后觉得此面食十分可口,便问是什么做的。老方丈说是用莜麦面做的,因形似蜂窝,当地老百姓称其为“莜面窝窝”。后来,莜面窝窝逐渐传遍晋、冀、内蒙古等地,成为北方山区人们的家常美食。此外,民间还相传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就是用这种面食犒劳的三军,“栲栳”也是由“犒劳”一词演变而来的。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莜面窝窝在大同也确实常常用来招待亲朋贵宾,而且人们还赋予莜面窝窝以“牢靠”“和睦”等美好寓意。据上些年纪的大同人讲,由于莜面性寒,过去大同人在做莜面窝窝时十分讲究,要经过“三熟”方可食用。即先将莜麦炒熟磨面,做时用开水泼熟,捏好后再上火蒸熟。经此“三熟”做成的莜面窝窝成形美观,味美可口,一揭笼即香气扑鼻。吃的时候,配以烧茄子、黄瓜、水萝卜等应时小菜,并加入盐汤、辣椒调和而食。也可以搭配上一碗羊肉臊子,将莜面窝窝蘸上羊肉汤食用,更是美味可口,可以说是“一家吃,十家香”。
文字:一 凡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