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人对美食的追求不遗余力,光是油炸面点就演化出了一整套饮食谱系:油条、麻叶、油饼、油馍……而麻花,无疑是它们中的出色典范。在运城,麻花不仅是美味的日常零食,更是与众不同的特色主食。炸好的麻花色泽金黄、外酥里嫩,咬上一口满嘴香。
河东软麻花
麻花看似简单,做起来难。做不好的麻花,就像没蒸熟的馒头,色、香、味、形俱损;只有搓到位、发酵好、油温适合、捞得及时,做出的麻花吃起来才会唇齿留香。
区别于硬麻花的酥脆爽口,河东软麻花松软香嫩有嚼劲,讲究的是现炸现吃。炸制好的软麻花,香气扑鼻,忍不住咬上一大口,松松软软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若是再配上一碟萝卜丝或霸王菜,与朋友且吃且聊,将更加惬意。
稷山饼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稷山是农业始祖后稷的家乡,独特的“五谷”孕育了传统风味面食小吃——稷山饼子。稷山饼子色泽黄亮、层次鲜明,越嚼越香。
最早的稷山饼子都是用焦炭烤制的,有种独特的炭火香味,所以才叫火烧。焦炭烤制很考验手艺师傅对火候的掌控功力。近几年,稷山饼子行业经营提升改造,将过去焦炭烘烤的做法改为更加环保的烤炉烤制,火候的控制更好掌握,饼子表面受热更加均匀。
新鲜出炉的饼子冒着热气,融麦面香、芝麻香、葱香、油香于一身。未入口,先觉香气扑鼻。品上一口,表皮松脆、内质软糯、咸淡适中、鲜香满口,真不愧为色、香、味俱佳的晋南风味名吃。将饼子掰开夹上葱炒辣子、卤肉、咸菜等,那就更加美味了,无愧于“运城汉堡”的美称。
平陆油泼面
平陆油泼面全国随处可见,可要说最正宗的味道,肯定还是在运城。和面的技术、煮面的时长,以及油温的掌控,都在积年累月中深深地刻在河东人的记忆中,浓缩在那一碗飘香的油泼面里。
平陆油泼面作为地方性特色美食,是在吸收河南烩面、陕西油泼辣子面等传统面食特点的基础上,创新制作的一道更适合当地群众口味的风味面食。
平陆油泼面选用的是平陆优质面粉和肉质鲜嫩的牛肉。面条平铺在牛肉上,再放上运城当地的红辣椒面,最后将烧热的油泼上,顿时热油沸腾,满碗红光,香味十足。食客大快朵颐之后,再来一碗面汤,人世间最真实的幸福与温暖,大概便是这碗平淡的面条。
永济扯面
对晋南人来说,没有面食是万万不行的。因地域关系,运城人对永济扯面情有独钟,不仅大街小巷都有扯面店,市民在家中也经常做。
永济扯面一般都是现点现扯,不仅速度很快,而且价格还不贵。它的特点在于面宽且长、薄而透亮,入口却不失筋道。
清汤浮绿叶,碗底沉白面,辣椒油自行添加,单单是色泽和香味就让人难以自拔。一碗入口,葱花的香味包裹着筋道的白面,再喝口酸爽的汤,岂是一个“美”字了得。
对于爱吃面食的山西人来说,扯面是再普通不过的一道面食,不需要太多的配料和繁琐的制作方法。但永济人却是用最地道的食材和最简单的做法,调制出了独特味道的酸汤扯面,将永济人的勤奋、智慧体现在这一碗碗的扯面中。
油泼凉粉
凉粉作为一种小吃,通常是将红薯淀粉、土豆淀粉或豌豆淀粉加入适量清水稀释成糊状,煮熟冷凝成块而制成的。用淀粉加工制作的凉粉,含有多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减少食物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凉粉的吃法不外乎两种,凉拌或煎炒。夏季冷食,有消暑解渴之功;冬季拌入辣椒热食,则有祛寒暖胃之效。
油泼凉粉作为河东地方特色小吃,软韧滑爽、口感适中,更能赢得当地人的喜爱。
油泼凉粉是煎炒凉粉的一种吃法,其主要做法是当锅内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切好的凉粉片,用小火慢煎,加入食盐、生抽等调味。煎好后盛入提前烤热的石板上,再浇上捣好的蒜泥。一道软香鲜嫩、蒜香浓郁的油泼凉粉便制作完成。
闻喜葱花饼
在运城,要品尝正宗的河东味道,那就不能不提一道享誉三晋的美食——闻喜葱花饼。闻喜葱花饼色泽金黄、饼皮酥脆、外焦里嫩、层次分明、口感筋道,与山西刀削面、平遥牛肉等齐名。
相传,闻喜葱花饼起源于明代。当时,闻喜县衙门口有一家小吃铺,其掌柜运用特殊手艺做出的烤饼,层多且薄、皮脆酥香、余味悠长,深受当地人和过往客商的青睐。后来,清朝京官闻喜仪张人杨深秀带领炊饼师傅进京献技,一举得名,闻喜葱花饼遂闻名四方。
小小葱花饼虽食材普通,却蕴含着数百年来人们对面食文化的别样追求。如今,美味酥脆的葱花饼不仅在晋南饼子中独树一帜,更成为三晋风味的独特代表。
刚出炉的葱花饼,热气腾腾、酥脆掉渣、葱香四溢,就着小菜,再来一碗汤,元气满满的一天便开始了。
文字:荆毅萍
图片:张国平 朱超逸丁 茹 雅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