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深厚的农耕文明与传统的人文精神交相辉映,培植了独树一帜的河东餐饮文化,孕育了一大批特色餐饮和美食小吃。永济扯面、闻喜葱花饼……一道道美食背后,凸显的是一个地方的民俗风情、烹饪智慧和饮食文化。可以说,美食是深度了解一座城市的重要窗口。
由运城市商务局组织开展的“寻味河东 好吃运城”美食评选活动,推出了最具代表性的“运城美食”“运城名菜”。希望通过这一餐饭、一故事、一腔情,让天南海北的人感受到“好运之城”的文化底蕴、人文记忆和澎湃活力。
河东椒叶煎饼
煎饼既是我国的传统美食,也是一些地区的主食。它是将面粉调成糊状,再通过平底的锅具烙出来的薄饼。
河东椒叶煎饼
有关煎饼的传说,则可追溯到三国时期。传说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兵少将弱,常被曹兵追杀。一次被围困在山东沂河、沭河之间,锅灶尽失,不能做饭,将士饥饿难耐。诸葛亮便让伙夫把玉米面和成糊状,放在铜锣上摊平,再置于火上烙烤,烤出香气扑鼻的薄饼。将士食后士气大振,终于杀出重围。此法传至民间,百姓便用铁鏊代替铜锣,烙出了传之后世的煎饼……
椒叶煎饼,是运城地区家家户户都爱吃的一款美食,可以做早餐,也可以凉调食用。在运城,虽然做椒叶煎饼用的工具及配方都不尽相同,但是做出来的椒叶煎饼都是个顶个的美味。刚出锅的椒叶煎饼,边缘酥脆,里面软糯,口感层次丰富,能让人吃出满满的幸福感。
芮城泡泡油糕
芮城县有一种独特的风味食品,当地人称之为“泡泡糕”,即泡泡油糕。泡泡油糕色泽黄亮,表面蓬松如轻纱。因其在油炸过程中表面起了许多鼓起来的泡泡,人们便依照它的外观起名为“泡泡糕”。
芮城泡泡油糕
泡泡油糕曾是宫廷小吃。相传,慈禧太后路过风陵渡时,随行的御厨将泡泡油糕的制作技艺传给了当地的一个官厨,而官厨将其改良后,又将这一手艺传给了自己的徒弟。就这样代代相传,才有了现在的泡泡油糕。以前,泡泡油糕因为制作难度大、过程繁琐,会制作者寥寥无几,所以只有少数人才能吃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制作技艺有了更多的传承者,这一小吃也被更多人熟知,其独特的风味也受到大家的追捧。
芮城泡泡油糕选用的是精制小麦面粉,表层酥脆、糕质细腻、入口即化,加上特制的馅料,就形成了其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色美味。制作好的泡泡油糕,色泽黄亮,尤其是上面的泡泡,晶莹透亮,薄如蝉翼,一口咬下去,泡泡酥脆可口,内里软糯绵密,好似甜甜蜜蜜的日子。
荣河蒸菜
在运城,说起荣河蒸菜,那是家喻户晓。荣河蒸菜,又叫猪肉拌菜,有着“后土娘娘蒸菜”的传说。
荣河蒸菜
相传西汉时期,汉武帝在祭祀后土途中,因天旱水浅,龙舟受阻,饥饿之时,曾食用过一农妇蒸制的一笼野菜,感觉甚为美味,便对此味道念念不忘。传说此妇人是后土娘娘幻化,“后土娘娘蒸菜”便由此而得名。
荣河蒸菜作为万荣县普通家庭较为常见的一种地方风味美食,也是招待客人的特色饭菜。每逢亲朋来访、贵宾临门,主妇们定会蒸一笼热腾腾、香喷喷的蒸菜招待客人。
作为待客名菜,荣河蒸菜的传统做法是将野菜(如白蒿、荠菜等)、野花(洋槐花等)或蔬菜(如韭菜、豆角等),淘洗干净,拌以面粉,盛于大箅之上,再覆以特制的五花肉,上笼大火蒸半个小时。出笼后,趁热连箅端上餐桌,再浇上一碗红油蒜辣子,一家人陪同客人围而食之。
这些年来,根据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当地人将过去用大锅蒸一大箅子的做法,改成了小笼的精致蒸法和单独成盘蒸法,并且把蒸菜的品种做了更多创新,成功使这一寻常农家小吃走进了高档饭店宴席,摆上了大型超市柜台。如今,荣河蒸菜已成为当地一张独特的餐饮名片。
绛州火锅
绛州火锅又称“火碗”,其以鲜而不燥、入口窜香、回味悠长而著称。
绛州火锅
来运城,一定要尝一尝绛州火锅。与一般的川渝火锅、老北京涮锅不同,绛州火锅里的菜不是涮的,而是一层层铺在火锅中。在吃的过程中,要多次添加高汤,这样锅内的菜、肉会越煮越香,汤也越熬越浓。
大白菜铺底,一层豆腐、一层丸子、一层粉条、一层炸红薯、一层海带,把炸豆腐、五花肉片、排骨依次整齐地摆在最上层,最后将准备好的骨头汤浇在火锅里……这就是绛州火锅。火锅不断加热,汤汁会慢慢减少,旁边放一碗高汤,等吃到差不多的时候再添加进去。老汤溅到火锅上,发出“滋滋”的响声,就两个字——舒服。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