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面为先。山西面食独步天下,阳泉平定面食在三晋也是数得着的。且不说饭店从古卖到今的拉面、刀削面、剔尖,就说普通人家的面饭,也称得上是精美之至,花样百出,谁吃谁叫好。
平定面饭,煮好的面盛半碗,然后浇上臊。什么叫臊呢?别的地方叫卤,其本质就是菜,但与炒菜有区别,要勾兑一定量的汤,咸口,除了浇上菜,还要舀上汤,以汤淹住面为宜。平定人吃面讲求“汤宽些”,就是把汤浇足,这样吃起来到味、利口。臊的种类数不清,荤素皆可,有的挂芡,多数不挂。白菜臊比较常见,但其配制也较复杂。顺着白菜纹路切成一寸半长的细丝,配上红萝卜丝、西红柿酱、菠菜,要有葱姜蒜、干辣椒、甜面酱、二味水、香油,等等,爆炒,兑汤,出锅后,点缀点儿香菜葱花,色彩鲜艳,味道扑鼻。
铺垫太多了,但也得有,是面就得搭配臊(卤)。咱换过主题说面条。用的面粉主要是白面,其他还有玉米面、高粱面、豆面。白面掺上玉米面,俗称“两掺面”。以前,细粮不足,白面玉米面四六开,煮出来的面条或柳叶条或菱形圪垯,色泽发黄,口感偏重于玉米面味道。现在的“两掺面”,白面玉米面三比一或四比一,白面成了“大股东”,煮出来的面条长长的、光光的,有筋道,略带黄色,稍有点玉米面味。人们多评价,这“两掺面”吃着味道不寡,吃上舒服,还耐饥。浇上香喷喷的臊,再加上有炒辣椒、大蒜、醋、小咸菜的助力,这顿面条保管吃得服帖惬意。
和“两掺面”谓之同门的,就是标题中所说的“包皮面条”。别看是相同的两种面粉,相同的比例,但做法有微妙的区别。“两掺面”是将粗细两种面搅拌匀和在一起,包皮面则白黄分明,各和成各,再往一块儿组合。白面好和,纯玉米面不好和,得用滚开的水泼面,趁热下手。白面面团擀成厚面片,把玉米面团放上面,用白面片包将起来,包裹严实,再擀开,这样,整个面片外表大致呈白色,内里完全是黄色,煮出来的面条,外面白中间黄,利用白面的柔韧,裹住玉米面的粗糙,吃在嘴里,多少还有光滑的感觉。以前,粗粮多细粮少,白面皮小玉米面团大,顾得了上顾不了下,强包包不严,擀着擀着容易“漏馅”,现在的包皮面,细粮大粗粮小,基本还是白面味,但肯定有区别。做包皮面条,工序复杂了些,不好掌握,年轻人又并不青睐,所以很少传下来。
然而,作为平定面食系列中的一分子,包皮面条还是有其位置的,至少我们这一代人,不会忘记它的味道。
文字:李荣福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