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美食 > 鸡蛋缘何跻身“稷山四宝”

鸡蛋缘何跻身“稷山四宝”

发布日期:2022-04-27 08:45 文章来源:山西晚报


  明清版《稷山县志》,写运城稷山人的特征习性是“尚节俭、勤耕织、知向学、喜祭赛”。稷山是农耕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地,老百姓自然在农业上“勤耕织”,在发家致富或仕途上“知向学”,在创业开拓中“尚节俭”,在收获丰收与祭祀庆典中“喜祭赛”,这也是后稷文化的一脉相承。辛勤劳作的稷山人除忙庄稼外,在养鸡售蛋这一由来已久的营生方面,独树一帜。近年来,稷山县全力打造“稷山四宝”四大品牌,“稷山鸡蛋”便是其中之一。据考证,把野鸡驯成家鸡、又把家鸡培养成蛋鸡的发源地,就在稷山。


  稷山鸡蛋之所以有名,亦与稷山古老的鸡蛋习俗有关。无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后稷文化,都把鸡誉为“德禽”“知时鸟”。鸡鸣而起,反映了人们自古以来“勤耕织、知向学”的后稷精神。


  稷山民间还将鸡视为吉祥物,认为它可以避邪,能吃掉毒虫,为世间除害。所以,开年第一天,稷山民间以红纸剪鸡作窗花,而且把这天定为“鸡日”。古人将鸡视为“德禽”,是因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这样,鸡就具备了“文武勇仁信”五种宝贵品质。那么,“德禽”产的蛋自然是“德蛋”;“知时鸟”产的蛋则为“知时蛋”,昭示着时光之宝贵、一寸光阴一寸金。


  说到鸡的功德,还应为鸡加一德:“蛋功无量。”早先困难时期,老百姓除了种粮食外,家里能换钱的就靠鸡蛋了,“鸡是盐罐子,猪是钱串子”,没有鸡蛋,家里连盐都吃不上。鸡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育与生命的象征。传说,开天辟地的盘古是在鸡蛋中化孕的,“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艺文类聚》)。商的始祖契为“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史记》)而生,秦始祖大业也是玄鸟孕卵、女吞之受孕而生的(《史记》)。


  稷山有一个民间习俗,待孕妇生孩子后,四邻八舍纷纷登门贺喜,都会提着鸡蛋前来祝福。稷山的婚俗中,送给亲朋乡邻的赠礼也是鸡蛋。新人新婚时,主家得煮许多鸡蛋,以备乡邻亲朋问新人讨要“喜蛋”。传说人们吃了“喜蛋”,常年牙不疼、天天有好运。新娘对讨喜蛋的人笑脸相迎,来者不拒。稷山人觉得,“喜蛋”赠送得越多,新人将来的小日子越红火,生活越美满。


  稷山人清明节祭祖扫墓时,也会祭献鸡蛋,寄寓着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有慎终追远之意。清明节吃鸡蛋亦与“寒食”有关,人们在当天不生火做饭,便以头日煮熟的鸡蛋代食。而且,稷山人扫墓前,必蒸“子福馍”,在馍正中要放一个煮熟的鸡蛋,寓意多子多福,祈望子孙后代享福平安。


  稷山老百姓为感激家庭一员鸡的常年辛劳,腊八节吃腊八饭时,一定会犒劳鸡儿共吃腊八饭。人常说“鸡吃了腊八饭,扭过勾子就下蛋”,鸡儿也自这一天起越过寒冬,开始为主人家下蛋。正月二十,家家食鸡蛋煎饼,是为怀念后稷配天功德的“填仓夜”,盼望来年五谷丰登,粮仓满满。到了立夏这天,人人再吃鸡蛋,据说这天吃了鸡蛋不生病,吃了鸡蛋力无穷。


  稷山人变着花样来研究鸡蛋的吃法,蒸、煮、煎、炸、腌、烩,任凭人们摆布;面汤、烙饼、调糊、拌馅,处处有鸡蛋。人们用它来制作的菜肴和食品到底有多少种,没人能说得清。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稷山人招待客人,还是会做小旋粘鸡蛋、荷包蛋、鸡蛋酸汤面等,以示对客人的敬重,这些也是稷山的特色美食。


  稷山鸡蛋还体现了稷山人的“尚圆意识”。因为蛋是一个圆,宇宙也是一个圆,人与万物皆从圆生。因此,在传统节日人们期盼家人团聚、合家团圆。这种“尚圆意识”形成了稷山人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尽管1000枚鸡蛋中没有两枚形状完全相同的,但千百年来,以鸡蛋为主题的民俗事象,在稷山人的生产、生活中辈辈传承、长盛不衰。


  一枚小小的鸡蛋,承接着后稷故里古老的风俗传统,承接了一代又一代稷山人的奋斗精神与情感纽带。也正因为这些鸡蛋,才让人们在某一个细微的瞬间,想起挚爱的亲友,想起走过的艰辛,想起美好的未来。


杨继红/文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