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美食 > 太原的小吃

太原的小吃

发布日期:2022-03-10 09:37 693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晚上的山西太原比白天还要热闹几分。商场还未打烊,各种小吃摊像从地下冒出来一样,早已在指定的位置安营扎寨了,麻、辣、鲜、香,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肆无忌惮地在大街小巷之间横冲直撞,挑逗着人们的味觉神经。把工作了一天后的疲惫抛到脑后,太原人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说到底,小吃的功能无非就是为了迎合大众味蕾。大多数的小吃口味偏重,深得年轻人的喜爱,尤其是恋爱中的男女,不光需要鲜花、咖啡、巧克力,还需要通过光顾小吃摊,为他们的生活增加些烟火气——毕竟走过恋爱花季之后的几十年,两个人是要在一起合奏“锅碗瓢盆交响曲”的。带着心爱的姑娘、品尝可口的美食,不失为给男孩子添彩加分的好机会。


  山西太原的许多小吃与我老家的小吃有些不同。像我老家山西运城,炒凉粉纯粹就是一道上不了席面的民间小吃,也许因为价格低廉、利润稀薄,所以,卖炒凉粉是不开店面的,一般都是摆的路边摊,吃的人也以中老年为主;而太原刚好相反,一家卖凉粉的小店就开在柳巷的街面上,吃凉粉的还全都是青年男女。柳巷是太原最繁华的商业地段之一,可谓是寸土寸金,即便是这么一间面积不过三五平方米的小店,房子的租金想来也是不菲吧,这得卖多少凉粉才能赚回来啊?


  登上了大雅之堂的凉粉果然金贵,10元一份,一份不过一个成年男人三五口的量。凉粉盛在一只精致的纸盒子里,再搭配一把很精致的勺子,这样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就让原本粗粝的事情变得优雅起来;吃的“战线”拉长了,再价实背离的东西也显得物有所值了。分量多少、价格贵贱都在其次,关键是品尝过程中的那份情调。


  热恋中的男孩子是最善于察言观色、也最会讨女孩子欢心的。手拉着手路过凉粉店时,金黄色的凉粉正妖娆地躺在铁板上,滋滋地冒着热气,香气四溢。女孩子只是侧了下身子,朝那边望了一眼,男孩子便像得了令箭一样,风一般地扑向凉粉店,只一眨眼的工夫,他就手捧一盒蒜香扑鼻的凉粉,又风一般地旋回到女孩子身边。


  女孩子满足的眼神里漾着温柔,正待伸手去接,男孩子却往旁边一绕,胳膊高抬,把女孩子的手挡了回去,同时将装凉粉的纸盒拉回自己胸前,腾出右手,用勺子尖挑出一点点凉粉,略弓起脊背,身子前倾,示意女孩子张开嘴巴。女孩子羞涩地轻启朱唇,凑近小勺轻轻一嘬,勺尖上的凉粉便进了女孩子的小嘴。一个殷勤地喂、一个惬意地吃,这一喂一吃之间,便演绎出千种的风情、万般的蜜意。


  男孩子边喂女孩子吃凉粉,边和她说着体已私密的、可能也只有女孩子一个人才能听懂的悄悄话。女孩子自始至终不发一言,只是用身体表达着自己的情绪。女孩子脸上挂着浅浅的笑,羞涩、矜持,像平静湖面上的小小涟漪,又像一朵刚张开花瓣、周身还沾着露珠的初春海棠,在微风里轻轻地摇曳,眼睛里却写满对男孩子的欣赏和鼓励。


  不知道男孩子说了一句啥话,女孩子的脸上忽然就晴转多云,斜视着他的眼神像一把温柔的刀子,在男孩子的脸上一划而过,并撇着嘴巴,一副很不屑的样子。男孩子急忙伏下身子、歪着脑袋,以极快的速度,在女孩子的脖颈处鸟一样地轻啄了一下,女孩子躲闪不及,脸涨得通红,轻跺着双脚向男孩表示抗议。


  男孩子的话,也不是句句都合女孩子的心意,又不知哪句话得罪了女孩子,只见她像过去老婆婆手中的线轱辘一样,拧来拧去,一会儿拧向左、一会儿拧向右,反正就是不和男孩子照面。女孩子耷拉着睫毛,把两扇“窗户”严严实实地遮挡起来,就像把男孩子刚推出门外,便反身关上房门一样。男孩子则随着女孩子身体的转向,像一只被女孩子牵着的提线木偶,忽儿左忽儿右,又像一只被蒙住眼的小兽,在不停气地胡冲乱撞。经过三番讨好五番殷勤,男孩子的诚意打动了女孩子,两个小冤家终于握手言和了。


  外地人到太原必尝的一道小吃当属“碗托”。碗托并不是山西太原本地小吃,而是从山西晋中、吕梁一带传过来的,从它土里土气的名字就能看出,碗托是一道地地道道的民间小吃,它的名字属于口口相传而来的,连个准确点、像样点或洋气点的书面名称都没有,同一种东西,有的地方叫碗托,有的地方叫碗团,还有的地方叫碗秃……就像过去农村那些没有上过一天学堂、连个官名都没有的人,父母顺口叫起来的贱名,如狗剩、茅勺、尿罐等,就被别人叫了一辈子。


  没有一个好名字却架不住它好吃,好吃的东西制作起来工艺都比较复杂。它需要将比例适当的荞麦面和小麦面加入清水拌成絮状,然后搅成团状,继续加水搅成糊状,倒入容器上锅蒸制,蒸熟放凉,切成块状,加入特制的卤汁即可食用。它密度大、有嚼劲,看起来薄薄的几块,吃起来也得一会儿时间。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太原人习惯食用卤汁,像打卤面,像老豆腐,像沾串等,许多吃食都离不了卤汁。卤汁是用淀粉做的,由此我联想到太原女人们的身材,她们之所以长得人高马大的,可能就和长期大量食用面粉和淀粉类食物有关。


  荞麦属粗粮,其营养丰富,降脂降压的功效自不必说。但以荞麦为主所做的碗托,却明显具有两大劣势,一是制作时间长、程序多,不适合现做现吃;二是要占用大量的浅口小碗。一个规模不大的碗托加工店,光这样的小碗就需要准备不知道要多少。我想,如果进行正规核算的话,这成百上千的碗,应该算是小吃店的固定资产了吧,也或许还能做“可回收的包装物”进行核算。我在太原只吃过一次碗托,那种黏黏糊糊的口感着实让我不敢恭维。市场上也有袋装的碗托出售,倒入配装的两种调料——辣椒油和老陈醋,口感倒比太原当地那种加了卤汁的清爽了许多。


  城市的夜晚,从来都是小吃的天下。街道两边,红火了一天的饭店、酒馆,此刻已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了,它们一个个就像打扮新潮、优雅时尚的城里姑娘,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看着被人流团团围着的小吃摊,就像冷眼旁观一个相貌丑陋、粗枝大叶的乡下女人。你城里姑娘再瞧不上人家乡下丫头,人家照样人气火爆、势不可挡。


  人如物,物亦如人,只要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无论忙碌还是惬意、无论平庸还是琐碎,都各具精彩,都别有滋味。(李晓霞)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