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扣,位于北京怀柔城北30公里的八道河乡。在古汉语中,“怀”是来的意思,“柔”是安抚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以德施政,民族团结,交融发展。而怀柔的位置与地势,恰处在农耕与游牧文明的交锋线,于是长城便在此随山势而舞,二十几公里的蜿蜒绵亘,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箭扣”。
因为之前听过许多传说,所以我去箭扣如同朝圣。那天,正赶上秋风起,无奈秋雨淅沥,长城脚下阵阵寒冷袭人。第二天倒是个好天气,早早地起来,顺着农家乐大厨的指点,抄小路,踏着晨露进山。
小路恬然安逸,返璞归真,却不小心误入了老乡们的护林小路。眼见九眼楼就在近处山顶,可怎么也上不去,等我折返山下回归正道时,才发现这里虽然到处是断壁残垣,杂草丛生,但箭扣长城却是建在非常险峻的高山之上,原汁原味,驴友们形容它为“野长城”。
九眼楼,因敌楼每面有九个箭窗,故名;又因山势高峻,晴天可以望到北京城,故也称望京楼。登上九眼楼时,太阳也从山峦间升起来了,方圆数十里长城尽收眼底,一览惊心,这里万山矗立,神态各异:既有泰山的雄伟,又有庐山的清奇;既有峨眉的秀丽,又有黄山的峻峭。往东远眺,箭扣景观历历在目:西大墙、北京结、鹰飞倒仰、将军守关、涧口、小布达拉、镇北楼、牛角边、慕田峪,直到莲花池。整段长城若一张蓄势待发的满弓,似是引弦而战。我想应该是后羿的射日长弓,化作崇山峻岭遗落在了箭扣。有别于它处,这里的长城用的是白色花岗岩条石,在群峰中蜿蜒,更加醒目,更显威势。
遥望远处的北京结,我看到那上面有一棵万年松,想必此刻的它,也在注视着我所在的九眼楼。当地人称北京结为“三岔边”,长城走到那里,一分为二,化作内外长城,直到山西偏关柏杨岭的丫角山汇合。这样,三段长城好似三条飞舞的彩绸,汇聚一扣,万里长城便有了一朵绮丽的花结。
长城早已完成了它的使命,不见了乱箭穿空,唯剩块块青砖,残壁断垣,但它依然风骨壮烈,保持着当年的战斗姿态。我敬佩长城,当我背负行装仍在攀登之时,我觉得自己也像一只响箭,从箭扣射向史海深处……(彭庆东)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