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世界 > 全国推介 > 金陵芥子园:读懂李渔的一把钥匙

金陵芥子园:读懂李渔的一把钥匙

发布日期:2019-12-10 10:46 2413人浏览 文章来源:大同晚报


1.jpg

芥子园戏台

  

  冬日,金陵城厚重的城墙愈显肃穆。一缕朝霞轻抹过来,为游人渐次打开长干里一带绚烂的画轴:大报恩寺遗址、老门东历史街区、秦淮河畔的粼粼波光……就像一本刚从书套中抽出来的线装书,小心翼翼地翻开一页,旧日的时光便悄悄地复活了起来。


  没有轩堂高檐,只在门楣上淡淡悬一块额,芥子园三个字舒朗秀劲。顺着小小的门厅踱进去,移步换景,居然别有洞天。叠石吸睛,梅窗飘逸,沿着窄窄的“爬山廊”逶迤前行,眼前豁然一片月榭歌台。盈盈一水间,一老者安然坐于歌台一侧,悠然垂钓于荷花丛中……“盖因善塑者肖予一像,又因予号笠翁……而为把钓之形。”(李渔《闲情偶寄》)


  李渔的世界,隐逸在芥子之中;而李渔的生活,却赋予一芥非凡的异响。


  清初的江南园林中,芥子园因李渔的存在而声名远播。康熙元年,已过天命之年的李渔,举家由杭州迁往金陵。秦淮河的清波虽然可以慰藉湖上笠翁久赏西湖的心,却无法安顿他那一缕志在造园的魂。“予生平有两绝技……一则辨审音乐,一则置造园亭。”金陵的风月,终于拨动了李渔造园的梦想。本来“贫贱一生播迁流离”的他,恰巧“西秦一游”筹得一笔银子,左右思量,地不及三亩,“不足营三窟,惟堪置一丘”——芥子之微,哪里能够捆缚李渔的奇思妙想:“小山一座,高不逾丈,宽止及寻,而其中则有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鸣禽响瀑,茅屋板桥,凡山居所有之物,无一不备。”园成之后,李渔不无得意地这样介绍他的“壶中天地”。


  历经七年的磨砺打造,芥子园由李渔胸中的蓝图,变成了长干里一带的绝妙精舍。“地只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亦有‘芥子纳须弥’之义。”芥子的由来,李渔解释得清楚明白。小而精,微而巨,一粒芥子依然可以烛照八千世界。


  芥子园的如期落成,催生了“李家班”的诞生。时人记他,“薄游吴市,集名优数辈,度其梨园法曲”。调教歌童,李渔自有一套独门家法。他在《闲情偶寄》开篇即写“词曲部、演习部”,即是明证。在“声容部”里,李渔详细介绍自己如何选人定角儿:“喉声清越而气长者,正生、小生之料也;喉音娇婉而气足者,正旦贴旦之料也,稍次则充老旦;喉音清亮而稍带质朴者,外末之料也;喉音悲壮而略近噍杀者,大净之料也。”芥子园内,丝竹夹杂歌喉,一忽而排演《琵琶记》,“辨不出桃花人面,分不开藕瓣金莲;到如今藕丝花片,落在谁边?”一忽而又是《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编剧、度曲、正音、调教、排戏……芥子园所给予李渔的一方天地,使他如鱼得水浸润其中,而辨音审曲,则创立了独特的李氏戏曲理论。而声名鹊起的“李家班”,则将婀娜婉转的水磨调妙音流泻传播四方,“全国九州,历其六七”。李渔的好友方文在芥子园观剧后,即兴挥毫点赞:“因问园亭谁氏好,城南李生富词藻。其家小园有幽趣,磊石为山种香草。两三秦女善吴音,又善吹箫与弄琴。曼声细曲肠堪断,急管繁弦亦赏心。”


  如果说“李家班”给了一向“托钵为生”的李渔较为稳定的收入,芥子园则成了李渔跨向文化商人的重要基地。隐在芥子园中,李渔埋头出版了一系列图书,这其中既有历代名著,也有自己的心血之作。现在谈起芥子园,就不能不说起《芥子园画谱》;谈起芥子园,也不能不说起《芥子园名笺》。时至今日,假如谁还拥有李渔首创的韵事笺、织锦笺,那不啻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哪里还舍得再研墨挥毫!身为文创产品的班头,李渔完全没有像传统文人那般耻于谈钱,而是高挑维护知识产权的大旗,理直气壮地守护自己的权益。面对当时市面上不断仿冒“芥子园”的印书和笺纸,李渔摇身一变为锱铢必较的斗士,穷追不舍,开价索赔。“我耕彼食,情可以堪?”“彼焉能夺吾生计,使不得自食其力哉!誓当决一死战!”流连在芥子园里,看着那个潇洒垂钓的老头,不难从穿越中体味笠翁的愤怒与倔强。


  对李渔而言,芥子园是他的成就处,也是他的心灵慰藉地。李渔一生中最惬意的日子,拜芥子园所赐;李渔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留在了芥子园中。李渔潇洒自适的市隐修心,其实正是他在芥子园中打发日子的平常时光。入秋蟹肥,李渔呼九月十月为“蟹秋”,食蟹当做“续命”,甘愿自做“蟹奴”。芥子园香草繁花,李渔犹嫌不足,他要将梅花安置在床帐之间,令“梦酣将觉”之际,嗅梅香而“齿颊幽芬”。园中生活的情趣,被李渔升华为富有浪漫情调的艺术,而小小一座芥子园,也成为一代名士的风雅颂。难怪一部《闲情偶寄》,林语堂先生偏生要激赏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


  感谢金陵的一方水土,给了李渔大展才情的机会;感谢隐在一隅外观毫不起眼的园子,为后人留住了李渔曾经的点点滴滴。金陵芥子园,恰像是读懂李渔的一把钥匙。(蜀水巴人)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