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载光阴流转,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连日来,人们点击进入微信公众号“大同日报融媒”或“大同文联”,欣赏“铭记来时,勇毅前行”线上作品展,瞬间就被拉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一幅幅饱含深情的画作,一行行铿锵有力的诗句,一件件匠心独运的工艺品,不仅是文艺作品的展示,更是历史星空中的点点星火,它们在新媒体时代重新点燃大众心中不灭的精神火炬。这场主题突出的线上展览,何以引发如此广泛的情感共鸣?其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中华民族对文化记忆的守护与对精神坐标的追寻。
《老街放映红电影》(摄影)
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由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指导,大同市文联、大同日报社主办的“铭记来时,勇毅前行”线上作品展火热进行。大同作家、大同民间文艺家、书法家、美术家、文艺评论家、摄影家彰显时代担当,立足本职岗位,投入实践场景,创作一系列文艺作品,为本次线上作品展呈现了一个个饱含文化温度的记忆“展台”。
正如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一名文艺评论家所言,我们面对的已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昔日硝烟散尽,和平阳光普照,但历史仍会因时间流逝而自动延续。记忆需要载体,精神需要传承,而文艺作品恰恰成为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大同市文联的线上展览巧妙运用数字技术打破了时空边界,使抗战记忆从地域性、代际性的局限中解放出来,成为全民共享的精神财富。老人通过视频、照片讲述亲身经历,青少年用画笔重现历史场景,专家学者云端解析历史意义,工艺美术家用工具展现匠人情怀,歌唱家用音乐歌颂时代风貌——这种多维度的参与方式,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的记忆传承体系,让抗战精神在互动中焕发新生。”
《壁画前的心灵碰撞》(摄影)
线上展览中,一幅名为《壁画前的心灵碰撞》的摄影作品令人动容。摄影家曹化明运用影像手法,让一名小男孩“走进”画面,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名受伤的战士,旁边是老百姓为这名战士送上的一碗水……壁画是一幅有温度的作品,摄影者抓住小男孩欣赏壁画时的专注神态,拍摄下同样有温度的摄影作品。壁画前的心灵碰撞,其实是少年向时代的致敬。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带来视觉冲击,更创造了情感共鸣的心理场域。当下,年轻一代通过头戴设备“亲临”历史现场,他们与那段历史的情感距离瞬间缩短,抽象的历史叙述转化为具体的情感体验。这种技术赋能下的记忆传承,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互动。正是这种参与感,让抗战精神穿越八十年时空阻隔,依然能够在当代人心中激起波澜。
摄影作品《老街放映红电影》同样彰显文化温度。退居二线的文博工作者周雪松倾情老电影放映机收藏。暑期,大同旅游热度持续攀升,马家小村因“国际艺术村”的品牌地位而成为国内外游客打卡的旅游目的地。傍晚,周雪松为消暑纳凉的游客放映老电影。摄影家李毅抓住这一镜头,记录了游客眼中的“老街、老电影、老式放映机”这个生动的场面。
抗战精神是“勇毅前行”的不屈意志,是“铭记来时”的历史清醒。线上展览中,一组对比作品尤为引人深思:一边是抗战时期的木刻版画,细腻的线条勾勒出战士坚毅的面庞;另一边是工艺美术家创作的火山石、煤雕、煤矸石雕刻,冰冷的雕刻塑造出同样温暖的主题。不同时代,不同材质,传递的却是同一种精神气质。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抗战精神并非凝固的历史标本,而是流动的文化基因,它需要与当下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不断赋予作品新的表现形式和时代内涵。
线上作品展通过艺术的力量,让观者在审美体验中自然接近历史真相,在情感共鸣中主动认同精神价值。一首饱含深情、昂扬向上的《塞上抗日敌后武工队之歌》至今听来依然令人感动,两位作者的经历也让人看到友谊的可贵。
王生明(笔名端阳生)、李恒林,当年两个素昧平生的人,经资深媒体人姚桂桃牵线搭桥,开始深度合作,《塞上抗日敌后武工队之歌》便是他们共同创作的经典之作。
话说端阳生,曾在原《雁北日报》任职,出生在朔州市平鲁区,其父亲王保于1942年8月5日,以晋绥第五军分区直属武装工作队长兼政委的身份,牺牲在原朔县西山一带。端阳生11岁就加入到八路军的行列,他对武工队有很深的情结。当他看到中央文献出版社印制的《八路军120师图集》第392页有一幅《晋西北武工队分布图》,还有其父亲王保烈士的半身像以及所任职务和牺牲年、月、日的记载,便萌生了创作一首武工队的赞歌。
歌词写好后,他发在微信朋友圈,希望有人能为之谱曲。山西大同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音乐系教授李恒林先生,曾于2005年选编并出版过《抗日歌曲一百首》,早有弥补一首武工队歌的愿望。看到端阳生的歌词,欣然接受,立即谱曲,不足月余时间,两位老人又修改数次,最终于2019年完成了这首重现抗战历史的歌曲。端阳生现居北京,今年8月21日,法治日报社党办丁元森主任和离退休人员服务部陈雪松主任,给老先生送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塞上抗日敌后武工队之歌》通过线上作品展重温历史,给人以新的启迪。
《塞上抗日敌后武工队之歌》的艺术情怀也让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段增发感动不已。他说:“两位老艺术家的经历给了我深刻的启迪,我将继续同京汣文化团队共同努力,立足本土红色文化,创作更具影响力的微电影作品,用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历史,让正能量获得大流量。”
站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来路,展望前程,我们依然要“铭记来时,勇毅前行”——这八个字既是本次线上展的主题,也是城市文化振兴的精神密码。铭记来时,是要我们保持历史清醒,知道中华民族从怎样的苦难中走来;勇毅前行,是要我们继承先辈遗志,以坚定不移的意志走向未来。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马 燕
终审:闫俊峰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