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探访三晋大地上的红色地标】刘胡兰纪念馆:浩气传千古 英名永流传

【文化中国行——探访三晋大地上的红色地标】刘胡兰纪念馆:浩气传千古 英名永流传

发布日期:2024-12-11 11:03 97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坐落于文水县云周西村的刘胡兰纪念馆始建于1957年,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这里是刘胡兰烈士英勇就义的地方,该馆副馆长李俊杰介绍,纪念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在保护刘胡兰就义现场的基础上,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全方位展现刘胡兰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进入纪念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汉白玉纪念碑,碑的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背面是郭沫若同志书写的《中央晋绥分局关于追认刘胡兰同志为中共正式党员的决定》。馆内多个展区中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文献资料及复原场景,生动再现了刘胡兰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刘胡兰烈士使用过的文具、衣物及被捕前后的相关物证,都是不可多得的革命文物。”纪念馆讲解员深情地说。


  刘胡兰,1932年出生在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文水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刘胡兰10岁时参加儿童团,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11月,刘胡兰参加文水县党组织举办的妇女训练班。40多天的学习使她的觉悟进一步提高。回村后,刘胡兰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动员青年报名参军。


  1946年6月,14岁的刘胡兰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同年10月,国民党军进犯文水县城。为保存革命力量,县委决定大部分同志转移上山,她以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为由,主动要求留下和其他同志一起向各村党组织传达党的指示,组织群众掩埋粮食,配合武工队进行革命斗争。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于是,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壮烈牺牲,年仅15岁。


  行走在庄严肃穆的纪念馆中,感受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纪念馆后的刘胡兰墓前,矗立着一尊高达8米的雕像,生动地刻画了刘胡兰英勇无畏的形象。“一个15岁的女孩能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地走向敌人的铡刀,将生命奉献给人民解放事业,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她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更是新时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刘胡兰中学高一学生郭欣良参观纪念馆后感慨不已。


  山西省刘胡兰中学,这座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多年来始终将红色教育放在首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开展红色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省英烈英模家属宣讲团成员、刘胡兰烈士的侄子刘军祥表示,一定要宣传好姑姑的事迹,让“信念坚定、敢于斗争、坚贞不屈、不怕牺牲”的刘胡兰精神不断传承和发扬。


文字:燕中兴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