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位于晋、陕、蒙三省区交界、黄土高原东部边缘,与陕西省府谷县、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隔黄河相望,素有“鸡鸣三省”之称,辖6镇5乡183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常住人口12.3万,年平均气温为8.2℃。河曲是国家卫生县、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平安县、省级双拥模范县。
厚重的人文历史
河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宋治平四年(1067年)置县,金贞元年(1153年)置河曲县,是内外长城防线的战略要地,自古就有“陕东重镇、晋右严疆”之称。河曲是杨家将的故乡,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的祖籍,是历史上著名的走西口故地。
河曲临黄河,踞长城,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地带,草原长调和着风雅诗风在此碰撞融合,著名的二人台《走西口》从这里唱响,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经典走向世界。河曲被誉为“民歌的海洋”“二人台的故乡”“中国北方民歌之乡”,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瑰丽的山水风光
河曲县幅员辽阔,山川荟萃,地貌多姿,大自然赋予了她瑰丽的风光。黄河流经河曲71.6公里,沿黄河筑长城70公里,形成黄河长城“双龙并行”的自然景观。在河曲可以畅游被中国黄河旅游大会评为“中国黄河50景”的娘娘滩、壁立千仞的晋蒙黄河大峡谷、佛地胜境弥佛洞、有“晋西北小五台”之称的海潮禅寺、被誉为美术创作“金矿”的翠峰山、耸立东山之巅的状元文笔塔等景区景点。河曲作为颇具韵致的黄河水乡,身处雄浑的莽莽高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河曲是山西省19个、忻州市3个沿黄县之一。近年来,全县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为目标,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载体,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4.8%,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7%。每年春天,河曲的黄河岸畔,都会呈现出蓝天与碧水一色、涛声与鸟语和鸣的景象,成群结队的白鹭、苍鹭、黑鹳、遗鸥、赤麻鸭和白天鹅,或展翅飞翔,或水中觅食、嬉戏,动静之间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联合国旅游经济促进会把河曲命名为“中国最具文化风情旅游名县”。
别样的非遗文化
歌从黄河来,曲由黄土生。岁月更迭,河曲成为记载黄河文明和见证蒙汉民族融合的沃土,并孕育了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曲民歌、二人台、河曲河灯会。
近年来,河曲县以建设“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区”为目标,以打造“黄河长城特色风情名县”为抓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着力培育民歌展演平台,以歌为介,打造文化品牌,讲好黄河故事。原生民歌《打蓝靛》摘得“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桂冠。2023年,河曲民歌二人台再次唱响中山音乐堂,《红红火火二人台》《挂红灯》《打金钱》《压糕面》等相继在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播出。河曲已成为我国民歌二人台基地、影视拍摄基地和美术创作写生基地。河曲县成功举办唱响黄河·中国民歌山西邀请赛。2024年春节,“河曲龙舟荷花灯”作为山西省唯一的灯会国家级非遗项目受邀参加了在江苏南京举办的2024年“点亮中国灯”迎新春灯会灯彩全国主会场活动,向全国展示了河曲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正月十五转花灯,七月十五放河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皓月初升,盏盏灯火随河轻漾,犹如漫天星辰倒泻长河。盛大的河灯会、“海红花”奖民歌二人台大赛,成为充满浓郁黄河黄土风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黄河两岸三地民众重要的民间文化习俗和文化盛会。
独特的地方美食
河曲是“蔬菜基地”“小杂粮基地”。境内沿黄河平川区盛产瓜菜,高山半山区产脱毒马铃薯、小杂粮。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河曲独一无二的美食。河曲酸粥酸捞饭酸米汤,既开胃又健脾,又能护肤美容,妙不可言;黄河开河鱼被民间誉为“活人参”;赵家沟柏籽羊肉,以鲜嫩清香、无腥膻味而闻名;河曲红葱、富硒小米、细腰黑豆、海红果、果丹皮、杏瓣儿等特优农产品成就了独特的“河曲味道”,享誉全国。
强劲的发展势头
河曲是晋西北面向陕蒙的重要西部门户。河曲支柱产业主要以煤炭、电力、化工为主,煤炭批复产能为5920万吨,火电总装机容量为310万千瓦,是国家西电东送电力生产县、山西省重要的新型能源工业基地。近年来,河曲县委、县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为牵引,抓项目建设、抓结构调整、抓园区建设,积极培育旅游强县新动能、打造强劲发展新优势。
“一河观三省,一曲迎天下”。河曲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丰富的创业资源,有宽松的创业政策,有优越的创业环境。目前,全县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真抓实干、锐意创新、阔步前行的精神风貌开创更加辉煌的新河曲。
河曲真诚欢迎和期待大家来投资兴业、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将为大家营造更优环境,提供更优服务。让我们一起相约河曲,遇见美、享受美、创造美!
图片:河曲县文化和旅游局
文字:李耀清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