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迎着晨光行驶在平顺县石城镇蜿蜒的山路上,远山如黛,水声潺潺。行至源头村,继续向北约1.5公里,一座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于一处的古刹跃然眼前——晨曦笼罩中的龙门寺,仿佛镀上一层金光,无声中讲述着千年历史。
藏于深山谷坳,龙门寺得到时光的眷顾,见证千年岁月沧桑,这座规模不大的小寺依旧布局完整,从五代到宋、金、元再到明、清,将六代木构建筑集一身,被誉为“木构古建博物馆”。
龙门寺原名法华寺,坐北朝南,随地形依山而建,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据碑文载,创建于北齐武定二年(550年),五代后唐、北宋时期均有扩建,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赐额更名为龙门寺,建隆元年(960年)寺院规模达到极盛,有“殿堂寮舍数盈百间”,金、元、明、清历代皆有重修。现存建筑山门(天王殿)为金代遗构、大雄宝殿为宋代遗构,西配殿为五代遗构,东配殿为明代遗构,燃灯佛殿为元代遗构,其余建筑均为清代遗构。
松柏环抱,秋日的龙门寺更显古朴。拾级而上,进入龙门寺,眼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建筑特色令人眼前一亮。
龙门寺采用东、中、西三条中轴线布局,中轴线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燃灯佛殿(后殿)、千佛殿(已毁),两侧为东西廊房、东西配殿、东侧钟楼等;东轴线建筑有圣僧堂五间、水陆殿七间及禅堂、僧舍、马厩等附属建筑;西轴线建筑有僧舍及库房等附属建筑。西配殿据寺内后汉乾祐三年(950年)石经幢载,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大雄宝殿据前檐石柱载,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
寺内保存最早的木结构殿堂为中轴线西侧的观音殿(西配殿),据寺内后汉乾祐三年(950年)石经幢载,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殿顶举折平缓,檐头仅施圆椽,无飞椽,构造简洁,具有唐代建筑的遗风。
龙门寺环境清幽,周围有龙门吐水、石谷龙门、金灯流油、五檀闹槐花、透灵石碑、菩萨迎宾、峭壁石佛等,素有“龙门八宝”之称。清末诗人申以祥有诗赞曰:“巍然盘石枕漳隈,龙卧遗踪特异哉。奋起南山开洞穴,飞腾北海震云堆。一天雨露苍生润,百代祯祥赤壁培。疑是地灵多毓秀,故教神物兆奇媚”。
岁月变迁,时光流转。昔日隐于深山的龙门寺,如今成为许多古建爱好者的“打卡”新去处,越来越多游客被我市古建吸引,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从网上看到了崇庆寺和观音堂,就想到长治看看。没想到长治有这么多古建宝藏,真是不虚此行。”来自河南的游客王浩云满面笑容地说,“这里不仅古建好看,一路走来,山水村庄都是风景,期待可以在这发现更多美景,感受更悠久的历史文化。”
文字:张瑞英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