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 > 双流合抱鹅城镇

双流合抱鹅城镇

发布日期:2024-08-02 16:23 文章来源:忻州日报

  

68d8a33b-529e-41b7-9600-c394e4ec6bab.jpg.jpg

鹅城新景


  静乐县鹅城镇地处忻州静乐县中部,东与娘子神乡接壤,南与神峪沟乡、丰润镇相邻,西与王村乡相连,北与辛村乡、段家寨乡毗邻,为静乐县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总面积126.91平方千米。


  鹅城镇气候独特,四季分明,为杂粮黄金种植区,不仅耕种谷子、莜麦、土豆、豆类、玉米等粮食作物,而且孕育了柴胡、黄芪、冬花等中药材植物。鹅城镇交通便利,名胜古迹众多,如战国赵王城遗址、卫国寺、天柱山风景区、岑山书院等。


  近年来,静乐县委、县政府努力践行农业特色化、工业新型化、旅游全域化、产城融合化、环境生态化、社会文明化的路径,推动产业振兴,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开放能力得到新提升。


历经沧桑地


  据考古发掘表明,静乐县境内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唐尧、夏、商时期均为冀州领域。春秋属晋地,战国为赵地,秦属太原郡晋阳邑。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始置县,名汾阳,属并州太原郡。东汉末废汾阳入九原县,为秀容地。隋大业四年(608年)改为静乐县,属河东楼烦郡。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废静乐县改为静乐军,后又废军复县。金初置静乐郡,明洪武年间复置静乐县,属太原府。


  据清康熙版《静乐县志》载,静乐古县城始建于北宋,城郭为方形,垣高2丈,设南北两城门,明代先后进行多次重修,城垣全部用砖包砌,高达4丈,增设东门和北门瓮城,并建有鼓楼、门楼、角楼等。县衙设于城内西北,书院建在岑山半腰。此外,县境内古长城遗址散见山脊岭端,或夯土筑成或片石垒砌,相传赵武灵王曾在这里练兵,即如今的赵王城村。


  位于县城南部,汾河、碾河、洋河三河交汇处的天柱山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因北魏天柱大将军尔朱荣封号而得名。山前碾河如带,汾水潺潺,山上古木参天,林荫蔽日,天柱山以一己之力集齐了神话、史志、诗歌对它的赞美。作为旅游观光和休闲避暑的胜地,清代名臣李銮宣以“汾碾交汇处,青天一柱悬”盛赞其景色秀丽、风光无限。


  层峦叠嶂,地形穹窿,风神山为该地境内道教名山,以“神烟风洞”名列“静乐八景”之一。《山西通志》载:“早在旧石器时代,风神山已有人类活动,为‘丁村文化’重要代表地之一。”如今,汾河西岸的风神山林草覆盖率达92%,入目全是醉人的绿,盖住了黄土,锁住了泥沙。岑山是一座人文圣山,从半山到山顶,遍布儒学礼教建筑群,融儒、释、道三教为一山。岑山之巅,文笔塔凌霄突起,气势宏伟,与天柱山、风神山遥相呼应。


古城战事多


  鹅城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那矗立在县城周围山上的烽火台和汾河畔的烈士塔,成为时光中的一道风景,记载着鹅城镇的历史。风和景明的时日,拄着拐杖在西树林中悠闲散步的老八路、老民兵,常常会向后人讲述起他们曾经亲历过的战事……


  抗日战争时期,静乐是晋绥边区的东大门。红军东渡黄河时路经县境,播下了革命火种。120师则长期驻扎静乐,与当地民兵一起,同日寇浴血奋战。贺龙、关向应、王震、余秋里等都曾在这生活、战斗过,促成了各界联合抗日。1937年10月,中共静乐县委成立;1940年1月,静乐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5年12月,随着日寇投降,静乐全境解放。在八年的残酷斗争中,静乐军民同日伪军进行了大小战斗近千次。其中在鹅城镇辖区所进行的战斗,尤以“火烧天柱山炮台”和“围困静乐县城”两仗最为惨烈。


  1939年春,日军占领静乐县城后,即在城南天柱山修筑炮台,作为城内守军的前哨和屏障。1942年冬,358旅决定拔去这一据点。武工队首先抓住了炮台炮长马德全。经教育,马德全表示愿意为抗日军队出力,并约好了收复炮台的时间、办法及联络信号。随后,武工队员陈占彪、罗怀义等按照约定的时间和联络办法,顺利地进入碉堡。这时马德全已把炮台内所有枪支的枪栓都卸了下来,使整个警备队完全失去了战斗力,只好乖乖投降。最后,武工队一把火将炮台烧掉,带着俘虏和缴获的物资凯旋而归。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告投降后,静乐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了歼灭县城之敌、彻底解放静乐的战斗。在这次战斗中,八路军和民兵分兵合围,一部分围困静乐县城之敌,一部分在忻静公路沿线伏击敌人。9月11日晨,按照预定的作战方案,部队进入伏击阵地,以农田里的高粱、玉米作掩护,埋伏于忻静公路两侧。到了上午,日军25辆汽车一辆接一辆从县城开出,驶往忻州方向。车队一进入黑汉沟伏击圈,立即遭到我伏击队员的猛烈攻击。一颗颗手榴弹在敌人汽车旁爆炸,敌人慌忙从车上跳下,企图逃窜,但均被打退。郝毛存、单民英率领的民兵战斗队用手榴弹开路,冲向敌人的汽车,先后炸毁4辆,毙伤日伪军20余名。最前面的敌车想冲出伏击圈,但在我伏击队伍的阻击下,哪能冲得出去!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敌人的25辆汽车均被炸毁,随车敌人也全部被歼灭。与此同时,围城的部队、民兵也兵临城下。县城周围地雷密布,城内之敌寸步难行,行则必炸,出则被击。9月12日,陷入困境的日军被迫弃城逃往忻州。从此,被日军盘踞长达6年之久的静乐县城即告解放。


地灵人亦杰


  纳天柱山之灵气,汲汾河水之膏泽,在鹅城镇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真可谓人杰地灵。或扶弱济贫,或舍己报国,真善美的品德深深影响着这片土地上勤劳善良的人们,一辈辈,一代代。


  古老的赵王城池,蜿蜒起伏的城墙隐约可见,如一条横亘在大地上的苍龙;沉寂了亿万年的大岩石,向人们讲述着动人的传说。以孝为先、流芳千古的吕新命之妻张氏至今为人称道,据《静乐县志》载:张氏,重庆守吕新命妻,命为诸生时,母有疾,医言食乳可愈,张氏饭其子,乳姑三年。


  优秀的静乐儿女兴教学、解民忧、抗强虏、抵倭寇,共赴国难,义无反顾。打开尘封的历史,一个个闪耀着光辉的名字便会出现在我们眼前。有一身硬骨、浩气长存的革命先烈王佑、吕薇萍、张波,有悬壶济世、德艺双馨的一代名医武师斋、秦肇周、武有功、贺本绪、程沂南,有献身梨园的蒋凤山,有深明大义的邢润物,有造福一方的武泽霖,有中央党校社会学家秦仁山、《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张虎生、第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成凤英,有《太原日报》高级记者、诗人王庆华,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宋耀珍等。


时代新风貌


  大美鹅城,说不尽前世今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历届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鹅城镇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获得了中国藜麦之乡、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最美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鹅城镇作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首善之区,中枢重地,文化中心,为静乐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镇党委、镇政府与全镇人民一道,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产业提升工程、乡风文明建设工程、庭院经济工程、乡村旅游工程、星级文明户创建工程。“五大工程”同频共振、齐头并进,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实做深做精彩,让乡村发展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使乡村振兴底色更亮、成色更足、特色更鲜明。这里的一山一水都在为创新发展赋能,一草一木都在为文化自信添彩,一桥一路都见证着新时代鹅城镇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


  时年如梭焕新颜,底蕴深厚铸辉煌。


  从旧石器时代垦田渔猎,定居兴业,到“汾河水神”台骀治水造福百姓;从“跨马林胡百战开”的赵武灵王,到战国时期修筑赵王城安居保民;从北魏都督尔朱荣“天柱”封号名山,到隋大业四年冠名静乐;从岑山书院教化育人、启迪心灵,到吕新命之妻张氏传承家风;从展现人民纯朴善良的民间古乐,到净化心灵、释放快乐的民间谚语;从抗日战争英勇杀敌的静乐武工队,到当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道德模范……


  文明在这里延绵。

  历史在这里赓续。

  文化在这里传承。

  辉煌在这里续写。


  图片:范亮后  袁晋峰

  文字:张天柱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