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微醺醉艳阳,千畦黄花漫芬芳!
每年的7月到9月,朔州市平鲁区阻虎乡迎恩堡村就是一片花海,竞相绽放的油菜花宛如一张张美丽的笑脸,对各地游客迎来送往。近年来,迎恩堡村以“党建+农旅产业链”为抓手,将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全力打造集红色教育、休闲体验、农旅观光等服务为一体的特色村庄。现在,迎恩堡村硬件设施更加完善,配套服务愈加成熟,已成为平鲁区“环境美、生态好、产业强、人气旺”的乡村发展亮丽名片。
良好人居环境奠定发展基石
迎恩堡村位于平鲁区西北部山区,地处晋蒙交界、长城脚下,现有耕地2959亩,全村120户358人。这里曾经是个贫困村,如今却入选山西省首批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平鲁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庄。油菜花开的季节,小村掩映其间和谐美好,如诗如画的田园画卷令人向往。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全村突破发展瓶颈的基础。”立足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边塞文化资源,迎恩堡村党支部带领全村村民很快统一思想,决定以提升人居环境为基础,建设一个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2018年以来,迎恩堡村按照晋蒙边界风格,修复平鲁民居典型特色街户,修建明长城风格围墙。以通村公路两侧为重点,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沿途种植树木花草绿化带,开展清洁村庄专项整治行动。
2022年,平鲁区以“阻虎、阻堡、迎恩堡、将军会、刘家窑”五村联创项目为抓手,在迎恩堡村投资550万元,重点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村庄建设、乡风文明5类12项进行集中整治建设。迎恩堡村探索“景区为核,内修外拓”深度提升发展模式,按照旅游专业村的标准修建。
如今,走进迎恩堡村,一股古朴生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一排排晋蒙风格的窑洞,一条条干净通畅的柏油路,房前屋后鲜花环绕,清香沁人肺腑。眼前这个朔州市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网红村与大家记忆中的那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已有着天壤之别。
“我们现在就和住在花园里一样,不仅环境好,生活也便利。今年自来水还接到了家门口,街道也重新铺装,村里还给修窗户、刷外墙,经过政府补贴,我们800元就安装了空调,家家户户都用空调取暖。”谈起村里的变化,66岁的村民王美花高兴地说。
农文旅有机融合蹚出乡村振兴路
“从2017年开始,我们村大力改善人居环境,连片种植黄芥,依托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发展,叠加休闲农旅文化,多产融合,逐步走上了一条村庄美、村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迎恩堡村党支部书记姜根兴说。
近几年,迎恩堡村围绕“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的发展目标,持续在天然、原生态上做文章、在观赏、休闲、旅游上下功夫,仅种植黄芥就达1800多亩,夏季花朵开放时,花海灿烂、蜂飞蝶舞,形成了天蓝、云白、地绿、花黄的壮丽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到迎恩堡“打卡”。这里多次作为平鲁区油菜花节等大型活动开幕式主会场,依托万亩油菜花海打造摄影基地,开辟油菜花海摄影通道,还建有8000平方米的房车露营地,可同时接待近百名游客住宿就餐。迎恩堡实现了旅游发展与村民致富完美结合。
迎恩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既增加了村民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又使农产品精加工销售收入进一步增加,村民的口袋也逐渐鼓了起来。2018年,村里开办了一座传统榨油坊,既能供游客参观、体验传统榨油技术,又能把村民的油菜籽和胡麻籽经过加工,卖个好价钱。仅此一项,就让油料种植户年增收2300多元。“我一共种了176亩地,其中87亩种植油菜,能领到补贴,还有一部分种荞麦。去年收获的油菜籽有5000斤卖到村里的油坊榨油,不出村就能变现。”68岁的老书记张守仁说。村民王虎曾长年在大城市从事餐饮业,有烹饪手艺,2019年他回到村里开了农家乐,旺季时每天都会接待几桌游客用餐,“我回村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村民致富,为村里发展旅游出力。现在村里已经有6家农家乐了,这几年来村里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村民的收入会越来越多。”
“我们平鲁区阻虎乡种植的红山荞麦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保健功效,也是迎恩堡的特色农产品。很多游客来了都会品尝和购买,很受青睐。”阻虎乡党委副书记尹文慧介绍。
迎恩堡村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抗战初期,这里建立了朔州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各级党组织带领全县人民浴血奋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历史贡献。2020年,迎恩堡村依托这一红色资源,建成朔州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在为本村旅游建设增添文化气息的同时,更彰显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这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建党活动,为党员干部寻访红色足迹,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红色历史提供了教育基地。
与朔州第一党支部纪念馆相邻的是长城陈列馆,“迎恩堡古军事文化和边塞文明底蕴深厚,曾是明朝边防长城线上的一段。迎恩堡连同大同西线的灭胡堡、败胡堡、阻胡堡、破胡堡、杀胡堡、残胡堡、威胡堡、拒胡堡,史称‘灭胡九堡’。平鲁区着力建设长城旅游带,采取‘文化为魂,产业为体’文化旅游产业综合体模式。这里建成了长城陈列馆,全面展示平鲁的长城文化,让参观者身临其境,领略平鲁人民保家卫国、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也是这里旅游的重要景点。”平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谢宏说。
迎恩堡村特色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切实推动了乡村振兴、乡村文旅蓬勃发展。农文旅有机融合,产业兴旺,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3万元。
乡村治理新格局提升村民幸福感
“迎恩堡村的发展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召开群众大会,确保做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也得到群众的认可和参与;二是梳理归纳出产业发展布局、人居环境、基础建设等要做的一些事情,按照层层带动的办法,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干。”村党支部书记姜根兴这样总结。
迎恩堡村以创建“三型五化”党支部为目标,从严从实推进“创先争优”“党员示范岗”活动及“亮身份、树形象、显作用”行动,推动支部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大力选树宣传先进典型,让党员重拾“归属感”。大力实施“党员积分制”,激励党员创先争优,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整体水平。围绕“孝、善、诚、勤、俭、美”等内容,重新修改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的言行,让村民办事有规可循,让干部干事有章可依。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构建治理有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在全村营造人人以“星”为荣,创“星”争“星”的浓厚氛围。通过健全“微网格+十户联防”机制,采取定人、定岗、定责方式,探索形成“农户—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网格长—行政村”的闭环式运行机制,实现了网格治理按职履责、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村民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文字:杨晓青 闫慈阳 雷艺彤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