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 > 生态宜居产业兴 美丽乡村入画来

生态宜居产业兴 美丽乡村入画来

发布日期:2023-09-12 18:30 文章来源:山西晚报

  

  近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公示名单,山西8个村上榜,分别是太原市清徐县孟封镇杨房村、阳泉市盂县梁家寨乡石家塔村、长治市黎城县西井镇源泉村、晋城市阳城县蟒河镇泥河村、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镇老牛湾村、临汾市吉县屯里镇太度村。记者日前对入选公示名单的部分村进行了采访,记录这些美丽休闲乡村的魅力。


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

赏黄河美景享丰收喜悦


  万荣有闻名海内的后土祠,被称为华夏民族的祖祠,后土祠庙建筑群的东南侧有一个古老村落,叫庙前村。在这里左手一指是雄伟壮阔的黄河,右手一指是水深土厚的黄土高原。


  蓝天白云下,灰砖,白墙,绿树,柿子黄,苹果红。秋日的庙前村,给人一种丰收在望、心旷神怡的舒畅感。这个极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村子,近年来依托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成为美丽乡村“样板”。


  庙前村地处的汾河汇入黄河处,相传是女娲抟土造人的地方,也是黄帝祭祀华夏始祖后土女娲的地方。历史上,各朝各代曾经有24次皇帝驾临于此,祭祀后土,祈祷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然而,黄河哺育了庙前村祖祖辈辈,庙前人也受尽了黄河的苦头,历史上,这里荒沟多,土地少,没资源,低处的黄河无法利用,耕地多数为旱地,洪水季节,频繁受灾。直到新中国成立,庙前村修堤建坝,组织搬迁,平整荒沟、打水井,人们才过上了安定生活,解决了温饱。庙前人凭着敢闯敢干的劲头,外出经商打工、栽种果树,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更大的变化来自于旅游产业的兴起。


  因为后土祠的存在,到这里观光的游客逐年增多。万荣县委政府因势利导,每年都举办后土祭祀的文旅活动,随着知名度提高,游客日益增多,庙前村村民也日渐一日沾到了旅游的光。


  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运城举行,主会场就在万荣,后土祠是活动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所。庙前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提升环境,庙前村原来105户村民搬迁到村东新村,为景区改造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空间。移民新村的村民有的是两层小洋房,也有一层小宅院,白墙黛瓦、街道宽敞、洁净整齐。“马桶、厨浴、空气能……村里啥都有,条件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村民王斌乐呵呵地说。


  再后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毗邻旅游路的庙前村再次搭上旅游的发展快车。


  护堤、治坡、保土、植绿、增湿、架桥……万荣县坚持不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也产生了良好生态效果。


  目前,庙前村利用自然优势,大面积栽植水稻、莲菜等多种水生农业植物,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打造出了富有黄河特色的景观。


  如今,春天看鸟,夏秋看莲,冬看芦苇,庙前村在自然景观上吸引了游客的关注。前来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停留时间越来越长,不少地方成为外地游客来万荣旅游的必到“打卡地”,在庙前领略黄河美景、沿着黄河游万荣,正在逐渐成为该县一个重要的旅游品牌。


  引客来还要留客住。抓住旅游的“窗口期”,庙前村配套建设了多家民宿,让游客在玩好、逛好的基础上,更能吃好、住好,把更多消费留在庙前村,让村里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鼓起“钱袋子”。


  庙前村在外企业家陈国旗,原本从事水泥外加剂产业,看到旅游产业发展的机会,再加上村镇两级干部的邀请劝说,留在家乡干起了黄河人家旅游民宿。


  山西晚报记者在庙前村看到,游客服务中心、商贸一条街、生态停车场都已经齐备,当地群众参与、投资、建设的热情也正高涨,老百姓吃“旅游饭”、走“旅游路”、发“旅游财”的意识越来越强烈,通过旅游助推实现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长治市黎城县西井镇源泉村

看小桥流水揽微风入怀


  青山环绕、绿水相依,在黎城县新打造的重点文旅项目——丹泉小镇,你可以逛小镇、赏民俗,看小桥流水,揽微风入怀,徜徉在山水之间,也可以择一处野奢民宿,或是露营房车,住一晚,体验不一样的小镇风情。集自然风光、古色底蕴、红色资源于一身的长治市黎城县西井镇源泉村,自引进丹泉小镇建设项目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丹泉小镇规划总监孟德虎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旅游路就在村边,村里有古色古香的建筑、丰富的红色遗存,太行丹泉小镇,山靠着水,水绕着山,风景如画,是发展乡村游的好地方。”


  源泉村作为革命战争时期八路军军工部化学厂所在地,留下了宝贵的抗战文化遗址,给源泉人民传承了经久不息的红色血脉。近年来,黎城县依靠自然景观、红色文化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结合丹泉河谷8个村庄的资源禀赋,突出绿色、生态、休闲、康养理念,找准风格定位,因地制宜,将丹泉小镇与当地特色文化深度融合,不断激发产业转型新活力。


  长治市文旅康养融合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为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明确了路径和方向,黎城县认真落实,在推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上干在先做示范,努力把文旅康养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我们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全省深化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行动为引领,把示范创建作为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的重要抓手。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源泉村为基点,按照‘分类定位、差别开发、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景观’原则,黎城县已规划建设12个和美乡村集群。目前,这些示范集群已初具规模,黎城县正努力探索一条彰显特色、集群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黎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郭磊介绍道。


  2022年,源泉村在黎城县率先全面开展了乡村振兴工作,对村内大量的“特”“优”资源进行了全面盘活,以“亲子+研学”为核心产品,结合乡村体验、休闲度假等业态,以“源泉水资源”为特色贯穿景区,现在,丹泉河谷生态廊道已打造成一个观光休闲带、富民产业带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集群,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丹泉小镇依山傍水,有好多玩的项目,白天可以在这里拍照打卡,逛一逛古朴的文创街,尝一下精美的晋味小吃,傍晚吃吃烧烤,听听虫鸣,还可以住在别具特色的生态民宿里,体验到不一样的太行风情。”游客王女士说。


  黎城在挖掘当地红色历史文化内涵,突出文旅特色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源泉村原有文化韵味,让群众既能记得住乡愁,又能留得住记忆,进一步彰显了黎城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目前,丹泉小镇已建设完成野奢民宿、古文化商业街、室内四季水乐园、房车露营地、生态水系、科普研学主题乐园、民俗表演等项目,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后,年接待能力将达到30万人次,实现年收入8500万元,年利润3000万元,年纳税1000万元,为周边提供约260个固定岗位,间接带动1800人就业。


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

发展生态旅游蹚出致富路


  夏末秋初,地处太行山西麓的昔阳县大寨村,山林覆盖、满目葱茏,绿意环抱着整个村庄。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村口大门上,红色的“大寨”二字依旧醒目,行走在村内宽广整洁的道路上,街边的特色商店和农家饭店井然有序,热情淳朴的大寨人纷纷化身“美丽乡村推荐官”,用浓厚的方言向八方游客讲述着家乡的崭新面貌。


  大寨村位于昔阳县城东南5公里的虎头山下,全村221户、534口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为典型的土石山区,由于长期风蚀水切,形成了“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地形地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这里筑石坝、修梯田,积极开展科学种植,谱写了撼天动地的壮歌,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大寨村村民不再依赖农业,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贾春生介绍,大寨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每年有30余万人前来参观学习,已形成集社会主义农业历史回顾、现代生态农业休闲、爱国主义情操教育、艰苦奋斗精神展示为一体的反映三农新风貌的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如今,大寨村通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主动关闭了水泥厂、发煤站等污染企业,建成了以虎头山为轴心、方圆1.88平方公里的绿色大寨,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8%。大寨人还积极推进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实现了“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动变体验”,修补了具有“中国农村万里长城”美誉的石堾石坝,修复了具有厚重历史感的“大寨窑洞”,打造了具有红色文化底蕴的大寨展览馆、红旗广场等景观建筑。


  2019年,大寨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同年12月还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价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依托良好的生态和高知名度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不仅是大寨的主导产业,也是大寨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22年,大寨村集体经济收入23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6万元。大寨每一户村民都在旅游公司有股份,每年每户分红3000元,每人可以领1000元福利。此外,60岁以上老人每月领200元,70岁以上老人领300元。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全村260余人从事与旅游产业相关的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大寨村村民利用自家房子开发民宿,一批风格独特、服务优良的精品民宿逐步建设成熟,吸引了众多游客留宿大寨,目前还有一批民宿正在建设当中。


  大寨村民赵华小就在自家的二层别墅里开办了家庭旅馆,屋内装潢讲究、干净整洁,水电暖齐全,城里人家有的家电,他家全有。他说,凭借企业收入,大寨开展了住房、供暖管道等建设,村集体承担七成费用建起二层别墅和单元楼,每套房屋村民只需花不到10万元,大部分村民搬进了新居。


  今年以来,昔阳县把深入实施文旅项目作为叫响“最美昔阳红”文旅品牌的重要抓手,大寨特色民宿窑洞、二月河文学艺术小镇、“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慢行山路”等一大批优质文旅项目全面实施,助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其中,大寨民宿窑洞项目立足大寨特有的历史文化、红色精神、传统古村落等资源禀赋,依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火车皮式窑洞进行开发建设。建成后,将以商业餐饮、教育研学、特色民宿为主要业务,结合大寨历史文化和铁姑娘群体的故事,一院一特色打造不同风格的民宿品牌,让游客更具体验感。同时,大寨民宿窑洞将与武家坪街、孔家沟民宿、石马寺等景点一体开发,构建“大寨旅游环线”,通过“大寨人四季情”文艺演出、民间庙会、消夏晚会等新业态,丰富红色游、度假游、研学游、生态游等模式,促进大寨文旅产业高水平发展,以“民宿热”带动乡村“经济火”。


  如今的大寨“小有教、老有靠、考有奖、户有股”,实现了“房子新化、街道硬化、环境美化、管理民主化”,成为名副其实的亿元村、生态村、文明村、智慧村、幸福村,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地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阳泉市盂县梁家寨乡石家塔村

“红绿画笔”绘出美好图景


  “自然景观有鬼斧神工的‘汖、崖、峡谷’,有天公造化的‘石人’‘寨顶’‘羊崖尖’‘古栈道’‘大灵台’,有‘仙桥凹’‘神仙洞’‘二郎担山’‘八仙修炼’‘九龙池’‘七仙池’等孕育着美丽动人传说的奇观,还有石桥、石房、石磨、石碾、梯田、古庙、古街、特色民居等农耕文化遗迹,可谓山水神奇,风光无限;红色资源有盂县县委、盂县抗日民主政府及所辖八大机关和第一次县议会召开旧址,有盂县党政机关旧址陈列室、盂县青救会旧址陈列室、盂县司法科旧址陈列室等场馆,是盂县红色旅游元素最完整的村落。”在《2023年山西美丽休闲乡村申报表》上,盂县梁家寨乡石家塔村这样向外界介绍自己。石家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保青说:“‘红色’‘绿色’这两种资源如同一支画笔,为我们村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石家塔村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滹沱河畔。它距离县城约70公里,通村公路与国道338线相连,交通便利。地处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区,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青山碧水与古朴的建筑在这里交相辉映,2019年,该村被评为全国第五批传统古村落;2022年,被评为阳泉市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同年,该村的红色旅游被评为阳泉市壮大集体经济十佳项目;2023年春,盂县县委、县政府授予石家塔村2022度红旗单位称号。


  石家塔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石家塔河从村中穿过,汇入滹沱河,四季潺潺流淌的河水为石家塔村添了几分灵气。在石家塔村后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石洞、石房、石桥等景观。


  2018年以来,石家塔村村支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对村域内的河道、桥梁、街巷、入村公路进行了治理和提档改造,安装了路灯和自来水管道,新修通往牛圈坪古村的公路4公里,新建了入村牌楼、街心公园、休闲广场、仿古石桥、乘凉亭台、观光停车场,完成了农户改厕和新建公厕项目。设立了旅游标识,新建了游客接待中心。兴建了人民公社大食堂、农产品展示销售长廊,并发展农家乐餐饮,利用闲置院落开展民俗接待,为红色和绿色休闲旅游提供食宿游一条龙服务。建起农耕文化体验园、特色农业采摘园、游客露营基地,开办了人民公社大食堂,古村民宿,农家乐餐馆。还编写了以石家塔红色故事为题材的小剧,专门为游客演出。经过多年的努力,石家塔村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学等休闲体验功能齐全。


  与此同时,石家塔村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里曾是当时盂县和盂平县党领导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中心,是盂县县委、抗日民主政府、县大队、县牺盟会、县青救会、县供销社等重要机关等的长期驻地。因此,石家塔村也被人们称为“盂县的小瑞金”。现如今,该村已从一个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变成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村,年均接待游客超过25000人次。


  今年夏天,石家塔村迎来了旅游旺季。许多团队、个人纷纷前来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感受红色文化的厚重。为提升接待能力,给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石家塔村建设了可容纳80多人同时就餐的人民公社大食堂。


  崔保青说:“回归自然,感受乡村的青山绿水是当下不少人的选择,我们也要乘着这股‘东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同时,我们也计划继续开发红色景点,挖掘红色资源,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相信不久之后,一个民风淳朴、家风优良、邻里和睦、守望相助、乡韵浓郁、和谐美丽的村庄就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文字:胡增春  张文举  黛   宁  汪旭东  张   杨  温丽芳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