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 > 京西福地 山水灵丘

京西福地 山水灵丘

发布日期:2023-09-12 18:01 文章来源:大同日报

  

灵丘县城掠影


魅力花塔


空中草原


平型关文化旅游节


《山水北泉》实景演出


笔架山御射台


非遗进景区


云朵驿站民宿


车河有机社区


  “九分山水一分田,京西福地誉人间”,平型关大捷战于此、胡服骑射源于此、十三太保名于此、三山叠翠恋于此,是灵丘千年古城的真实写照。


  灵丘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西汉始设灵丘县,闻名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这里。全县地表水丰富,储量占全市总量四分之一。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红、古、绿三色旅游资源230多处,红色革命旅游资源有平型关大捷战役遗址、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359旅旅部旧址等;古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有赵武灵王墓、北魏觉山寺、曲回寺唐代石佛冢群、明代内长城等;绿色自然景观和农业农村旅游资源有空中草原、桃花溶洞、唐河大峡谷、车河有机社区等。


  近年来,灵丘县立足“红、古、绿”三色旅游资源,围绕京津冀建设更高质量的文旅康养示范区的目标,通过政策引领推动、文旅融合赋能、重大项目开发、旅游业态创新、产品服务供给、基础设施完善、品牌形象塑造等途径,全力推进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文旅康养工作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效,赢得了游客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成为越来越多省内外游客打卡首选地。


荣誉硕


  目前,全县共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平型关大捷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3家(车河有机社区、花塔生态民俗景区和觉山寺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唐河大峡谷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下车河村),山西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上北泉、下车河、花塔、沿河);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红石塄乡北泉村)、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独峪乡花塔村、下关乡木佛台村);省级农业旅游点1处(空中草原风景区)。灵丘县先后获评“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国民休闲旅游胜地”等荣誉,2022年,灵丘县旅游发展案例入选2021年度中国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案例;灵丘县被评为“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县”和“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入选为山西省第二批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唐河大峡谷省级旅游度假区入选为山西省文旅康养示范区。


文旅奏出最强音


  筑起文旅发展好环境。经过不懈奋斗,灵丘县乡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逐年提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持续加快。先后创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国绿色村庄1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7个,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7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5个,高标准建设市级乡村提升示范村77个和4星级名村22个。红石塄乡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乡村集中连片示范区。车河有机社区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灵丘“城头会—觉山寺—车河—桃花溶洞—北泉—花塔民俗风情游线路”入选全国150条“夏纳凉”系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


  乡村文化尽显魅力。深入实施文化强县战略,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文化繁荣充实旅游业态发展内涵。加大罗罗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出现代大型罗罗腔剧目《灾后情》,扶持红石塄秧歌、腰站秧歌、小寨耍孩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团体开展文艺汇演及送戏下乡演出,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北泉村推出大型实景演出《山水北泉》,通过山风、水赋、织韵、耕曲、荷趣、泉之梦等演出章节充分展现了灵丘县厚重的农耕文化,展示出劳动人民创建美好家园的动人场景,打响了“山水北泉”品牌,受到各地游客的广泛好评;在龙渠沟有机社区推出大型民俗实景演出《龙渠沟的老百姓》,以群众幸福生活为写照,以灵山秀水为背景,以自家的楼台、村里的路桥、广场为舞台,以说唱等形式歌颂新生活,礼赞新时代,融合传统民俗和传统美德,充满了淳朴的乡土气息,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精心打造了实景演出《平型关记忆》,重现平型关大捷的战火硝烟、奋勇抗敌的英雄事迹,以身临其境的震撼力增强游客的爱国情怀,游客对演出编排好评如潮。《平型关记忆》《龙渠沟的老百姓》《山水北泉》等实景演出每周六、日上演,年均吸纳游客超过6万多人次。


康养服务闯新路


  保健理疗型康养基地。灵丘县地理环境适宜,气候宜人宜居,处在负氧离子富集层,是“洗眼、清肺、养身”的绝佳胜地。该县高标准打造了车河康养民宿、云朵驿栈等一系列民宿客栈,使游客置身于优美的生态景观中,亲近自然、愉悦身心,达到调节身心健康的目的。特别是县域旅游生态环境中富有药理效果的空气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等可以达到调节亚健康状态、防病、治病和疗养的目的。


  运动养生型康养基地。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和完备的文体硬件设施,多次承办全国乒超联赛、武术比赛、毽球比赛,以及马拉松、健步走、骑行等健身活动,推动全县人民热衷强身健体,运动养生氛围浓厚。平型关景区长城旅游1号公路、荞麦茬长城旅游步道以及城头会步道作为全县运动和养生景点,为康养度假区创建提供了要素保障。其中城头会步道位于唐河大峡谷内,山灵水秀,空气清爽,全长16公里,游客置身其中,通过散步、慢跑、登山、骑行、太极、瑜伽、养生操等各种运动可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康养目的。


  文化体验型康养基地。灵丘县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特别是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的觉山寺,寺内有千年辽塔典范,寺周高山环抱,景色宜人,还有“塔井山奇”、悬钟岩舍利洞、笔架山、“雾碑”等奇观景致以及“孝”文化的典故,静谧古朴,历史厚重,耐人寻觅,是探寻佛教文化、静心禅修的康养圣地。


  膳食药养型康养基地。灵丘药食同源多样,有机农业发展迅速,是优质有机小杂粮的生产基地,60个农产品获得有机认证,是全省“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从2013年开始,在车河有机社区、上下沿河村等地创建了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全程绿色有机化管理,出产高品质有机食品。县政府每年投资300万元,为红石塄全乡农民发放有机肥料,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同时还建成了灵芝孢子粉、羊肚菌、黄芪、五味子等食用菌、中药材生产种植基地,产出优质生态康养食材,积极研发治疗失眠、增补气血养生汤,科学配制各种营养健康膳食,满足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有机社区亮名片


  近年来,灵丘县深入推进“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建设了车河、龙渠沟、城头会等一批有机社区和田园综合体。


  打造“车河”模式领头雁。车河有机社区作为灵丘发展的示范“名片”,采取“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模式,通过整村改造,实现农村景区化、农业产业化,让游客通过自然观光、体验劳作,感受田园休闲、享受精致服务,体验独特的乡村田园般的休闲慢生活。社区成功举办了十届“车河有机农业国际论坛”。村民免费住进了具备双气双水(天然气、暖气、上下水)和具备接待游客能力的新型民居,建成了会展中心、生态餐馆等,配套建设了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成了高标准的养老院。打造“梦幽谷”旅游景点,并建设冰雪项目——“听溪冰雪缘”,填补灵丘冬季休闲旅游空白,开创灵丘旅游经营新模式。


  打造全域样本示范区。灵丘县立足优势资源禀赋,以红石塄乡为“单核”先锋,打造全域样本示范区。以全域有机农业为引领,重点推进食用菌种植、水产养殖、有机苹果、有机菇菜等产业发展壮大,稳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将“有机”名片打响打亮。以全域有机为目标,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2013年起,该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规划建设1185平方公里的连片有机农业园区“平型关国家有机农业公园”,目前已有诸多品种农产品取得有机认证,红石塄乡获评“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示范乡”,灵丘县被确定为“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采摘体验、亲子研学等一系列文旅项目,不断拓宽了文旅度假区产业链条,有机产品成为了游客吃、购的必选项。


品牌民宿受追捧


  灵丘县坚持把民宿产业作为文化旅游的创新业态,着力打造以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业,引导住宿行业不断提质升级。紧紧依托优美的自然风景、良好的生态环境及独特的区域文化,重点打造了云朵驿栈、乐田居、青青民宿、追梦客栈、含水人家、福田居、北泉集装箱户外营地、落水河乡门头“水乡小院”、沿河“梧桐小院”等系列独具生态特色的品牌民宿,用特色民宿、精品民宿点亮美丽乡村,让乡村休闲旅游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2020年,该县承办了第六届全国民宿大会暨大同市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大会,同年建成了集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交易、交通集散、文化体验、产品展卖、休闲餐饮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旅游资源管理平台——灵丘旅游集散中心,为灵丘县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推动民宿规范化、高质量发展,该县成立了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协会,通过整合旅游市场资源,活化发展要素,为县域民宿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目前全县共发展乡村民宿10余家,客房数达到220套,可容纳450人住宿,各具特色的民宿受到各地旅客的追捧。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