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 > 留住乡愁古韵 焕发活力新生

留住乡愁古韵 焕发活力新生

发布日期:2023-09-06 15:39 文章来源:晋中日报

  

安全 (1).jpg

重檐四角攒尖亭式钟鼓楼


安全 (2).jpg

谷恋村芍药花海


安全 (3).jpg

《民俗杂记》影印出版发行仪式现场


安全 (4).jpg

谷恋村航拍全景


  走进晋中祁县谷恋村,古色古香的建筑,承载着风霜雨雪中的岁月变迁和袅袅炊烟里的风土人情,乡愁扑面而来……徜徉谷恋村的街巷中,那些刻录着岁月沧桑的一房一院、一砖一瓦,仿佛都被赋予了文化的气息。谷恋村就像一壶尘封已久的老酒,连风都带着醉人的香气,静下心来细细品尝,你会品尝到那厚重的文化佳酿,让心灵重归淡然和宁静。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谷恋村正在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中探索文化传承的新路径,这座古老的乡村正迸发出新时代的魅力和风采,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留下来:再现记忆中的乡愁


  几百年来,谷恋村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晋商古村原貌,斑驳的门窗、残破的门楼、风化的木雕见证着村中的历史。这些沉默的院落展示着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传达出的那份厚重、沧桑更让人震撼。


  谷恋村整个村庄在布局上暗藏着中国古代哲学的玄机。全村以东西门轴线为界一分为二,靠近东西两门处各有一口水井,从高处看村子呈一个太极八卦形,寓对立统一之深意。村中庙宇建筑,从方位上看完全按照龟的形象修建,以文昌庙为龟首,十字庙、结义庙为前肢,玉皇庙、三官庙为后腿,关帝庙为龟尾。这样布局一是遵循了河洛图和八卦方位;二是寓意着吉祥长寿、文化繁荣,它代表着先人对后代的祝愿和期望。


  谷恋民居和庙宇在房屋结构、艺术造型、建造法式上亦有独到之处,充分反映了明清时期北方建筑文化、宗法文化和耕读文化的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谷恋村格局保存完整,现有寺庙、古堡、祠堂、私塾、学堂、古戏台等。最值得一提的当属金刚寺了,金刚寺原名真武关帝庙,位于谷恋村北广场开阔地带,建筑气势雄伟、古色古香、繁复精美,虽历经百年依然如新。院里存清咸丰三年(1853)修渠石碑两通,字迹清晰可辨。1990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活起来:古村浸润文化味


  谷恋村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据考证,清朝年间,谷恋村曾出过1名翰林、8名举人、101名太学生(贡生)、82名庠生、35名武庠生、47名乡绅,102人受到封爵。新中国成立以后,谷恋村先后有9人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辛亥革命前,谷恋村就创办过现代意义上的小学堂。甚至还在老爷庙办起女子学校,在全省甚至全国也属罕见。改革开放以来,谷恋村更是涌现出一大批的优秀人才和有志之士。以高著玉、高在福、高荫桐、范维令等为代表的文化人士编著的《银圐圙(谷恋村志)》《圐圙春秋》《晋商故里祁县银谷恋探析》《昭馀明珠——银圐圙》等诸多优秀书籍纷纷出版面世。并先后成立了“谷恋诗社”“谷恋书院”,出版了《谷恋文赋》等优秀书籍。谷恋村2006年被省政府评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获得国家级称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谷恋村不仅是文化名村,还是晋剧之乡、秧歌之源。金蛮财主高硕猷创建谷恋村易俗社,育林先生高锡铭创作的秧歌曲目《恶家庭》,成为祁县秧歌传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曲目。中路梆子泰斗“狗蛮师傅”高锡禹,创建了晋剧新鼓点,对晋剧艺术的唱腔和音乐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火起来:谷恋焕发新活力


  传统古村落承载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属性,更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和心灵的根脉、归属。它是唐代诗人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深深感怀,亦是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时代在不断进步,谷恋村也在传承与保护中创新发展、破浪前行。


  以修复形:“保护+开发”修复明清古建。依托千年古镇历史文化优势,享有“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的谷恋村将党建融入传统文化,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地设计、优化空间布局,深入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2014年,在祁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山西大学文景旅游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制定了建设“中国北方第一慢城”设想规划。2018年,谷恋村返乡企业家高怀壮以谷恋慢城文化旅游公司为主体,筹备9000万元打造集“住宿、康养、参观、演艺、传习”功能于一体的“园林式古建民宿集聚群落”。目前,晋剧祖师爷高锡禹故居、清代古刹金刚寺、金刚寺圣像以及谷恋西大门和东门里路已完成修复,德元堂、太公祠、三贤馆等1至12号院的主体已经建成,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潢及晋商元素布展工作,传统古村落在保护开发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以业壮骨:“农旅+文旅”打造旅游景区。谷恋村借助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宝贵的文化、自然资源,陆续开发出赏花、采摘、康养、休闲、研学等多样性的乡村旅游线路,打造“农旅+文旅”多元融合乡村新业态。成立了高源农作物经济技术合作社,种植400亩药茶园,举办芍药节;依托村内明清古建发展古建民宿项目,为来客提供住宿、康养、饮食、参观等服务。  


  文字:杜永竹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