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 > 河湾村:罗贯中故里

河湾村:罗贯中故里

发布日期:2023-08-09 16:55 文章来源:晋中晚报

    

res01_attpic_brief.jpg

res04_attpic_brief.jpg

res07_attpic_brief.jpg

res10_attpic_brief.jpg

  祁县河湾村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鼻祖罗贯中故里。因此,河湾村驰名中外。


  1996年,杨立仁在河湾村发现罗贯中家谱及相关珍贵遗物后,经全国各大媒体报道,引起国家相关专家、学者考察、讨证。最终,在2000年确认:祁县河湾村是罗贯中故里。当时,我在祁县县委通讯组工作,与时任组长的陈东玖负责河湾村是罗贯中故里的相关宣传报道。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离开河湾村已有三十八个春秋。三十八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弹指一挥间,往事历历在目,也许是缘分,还是巧合,至今与河湾村有着不解之缘。


(一)


  记得当年考入祁县西六支乡政府工作时,乡领导就安排我到河湾村下乡,主要是配合时任西六支乡副乡长赵世武工作。当时我二十出头,说是下乡干部,充其量就是一名“通讯员”,由于当时交通、通讯条件差,主要承担给村里送文件、送简报,通知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开会等工作。我还是统计助理,担负着全乡农村各项统计任务。


  在河湾村下乡的两年时间里,与村干部、老百姓结下深厚友谊。不过,打交道最多的还是村“两委”干部和会计、统计。在和村民交流中,深感这里民风淳朴、和谐、热情、好客、善良。这里文化灿烂,有传统的舞龙灯、牛斗虎。河湾村的教育当时在全乡名列前茅,无论是文化课考试,还是体育比赛,在当时的全联区都是数一数二的。特别是培养出了十几名校长。


  如今的河湾村,今非昔比,成了美丽幸福新农村。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容村貌变好了,村民对于维护村里的环境更增添了一份信心和责任心。拆除旧房、清理“五堆”、改造棚圈……村里建起了一幢幢崭新敞亮的新房,粉刷涂抹了一道道文化墙,新修硬化道路通到家门口,这些变化让河湾村的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现在,村民满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在浓荫密布、宽阔平坦的乡村街道上,感受日新月异的变化。夏、秋两季鸟语花香,处处风景,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来此游玩的群众络绎不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今,河湾村这份悠闲的田园生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走进乡村,并成为很多人理想的生活景象。闲暇之余,能够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乡野的静谧,是乡村旅游受到人们青睐的原因。


(二)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过时任祁县县委通讯组组长陈东玖同志的推荐,我调入县委通讯组(后来更名为县委新闻中心)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县的对外宣传。在宣传工作中,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文学爱好者杨立仁,他特别热爱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从中发现了许多方言土语,这一发现,说明罗贯中在祁县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为了进一步把罗贯中的祖籍查个水落石出,杨立仁开始考察追寻《罗氏族谱》,把目标放在了罗姓集中的祁县西六支乡河湾村。


  祁县河湾村地处县城东7公里处,有着2000余年的历史。汉时,昌源河流出子洪村口不远便转弯向西,在河道拐弯处形成了河湾村。全村有1600人,罗姓占90%。


  时间一长,就与杨立仁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有时间,就和杨立仁深入河湾村调查关于罗贯中的蛛丝马迹。在河湾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在河湾村挨门逐户普查,对70岁以上老人逐一进行访问。一次,我与他从河湾村回县城,刚出河湾村自行车轮胎就破了,他怕影响村民休息,我俩硬是推着自行车步行近两个小时回到家。由于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考察罗贯中祖籍,寻找《罗氏族谱》,杨立仁顾不上自家的庄稼,又把开的粮店关了。为了筹措资金购买书籍、拍照片、录像,他把心爱的摩托车也卖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两年的苦寻,1993年春,杨立仁在祁县河湾村罗瑞录家发现了一本罗氏族谱残谱。这本残谱的前十世与序言已不复存在。残谱的第十一世是罗云贵,妻陈氏,生三子:五训、五诲、五论;十二世罗五训,妻刘氏,生一子名本;十三世罗本,妻卢氏,生五子:学财、学源、学茂、学盛、学来;十四世学财娶王氏,学源娶许氏,学茂娶李氏,学盛娶王氏,学来娶梁氏、岳氏、郭氏。杨立仁对这本残谱上的“罗本”开始了研究。


  残谱上的罗本是不是罗贯中?


  1996年5月23日,杨立仁又在河湾村75岁老人罗巨川家发现了《罗氏族谱》,罗贯中祖籍之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本完整的《罗氏族谱》出现了,杨立仁如获至宝。这本家谱封面为粗布印花虎皮色(黄底色,黑花纹),长0.57米、宽0.27米,除封面外共50页,为手抄本,分序言与正文两部分。序言中清清楚楚地说明了罗氏的来龙去脉。“追原罗氏先祖,夏祝融氏之后也……本朝初,吾祖讳本,字贯中,流他乡,有钜著……我朝以来,罗族人才济济,遍布各地,墓志载之,故迹存之,古谱录之”。在这序言中,再次提到罗贯中,并引述了其对续修家谱的正确主张:“先祖贯中曾云:族谱年久,恐延久图坏,或沦于罔,不几一失于前,再失于后乎。”序言的结尾署名为“万历癸卯年新科举人罗应宿书”。据清康熙年《祁县县志》记载,罗应宿,明万历癸卯年武举,后明万历甲辰科武进士,任太原左卫镇抚。据杨立仁邀请省、市文物专家考证,这本家谱与罗瑞录家保存的残谱,十世人完全相符,从纸质分析,这本新《罗氏族谱》是由那残谱转抄而来。


  新家谱序言为明万历年间罗应宿手书,由此可以推算,《罗氏族谱》中所记载的罗氏重要人物的生活年代。据罗氏满门家谱中所记,罗应宿为满门第一代人罗五满第七世孙,即罗应宿为满门家谱第八世人。他在明万历癸卯年为谱书序,推算一下就可以知道其祖先罗五满所处的历史年代。按常规每世以30年计,罗五满还在世,期间约240年。明万历癸卯年是1603年,前推240年为1363年,即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罗五满还在世。按《罗氏族谱》记载,罗本之父罗五训与罗五满同辈,可见罗五训也生活在同一时代。如果罗五训1363年为60岁,他30岁生子罗本,那么罗本出生于1333年左右较为可靠。这同鲁迅先生考证罗贯中生卒时间为1330年至1400年完全相符,同其他专家学者所认定的罗贯中生活的年代为元末明初也是一致的。


  《罗氏家谱》的发现,让杨立仁对考察罗贯中祖籍更加充满了信心。他一如既往地寻找新的证据。他从罗氏家族的祠堂内又发现了扶梁签。扶梁签上的文字记载同《罗氏族谱》相互印证。祠堂东一间中梁下有一条扶梁签,长1.2米、宽0.11米、厚0.02米,上书“本村扶梁功德主祖罗云贵、主母陈氏,父五训,谦母刘氏,己身贯中、妻卢氏,学盛、妻王氏施银五钱”。这块扶梁签上所写的罗氏祖孙四代同发现的《罗氏族谱》中罗本上下四代人的名字,包括妻室姓氏完全相符。


  《罗氏家谱》与扶梁签的发现,使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基础上,杨立仁又在老农罗悦琴家发现一方古砚。罗悦琴自幼丧父,母亲守着他苦度年华。


  母亲去世时对他说:“这砚台是咱罗家一个大文人用过的,以后即使家里穷了,可以卖掉房子,讨吃要饭也不能卖掉这块砚台!”于是,罗悦琴将这块传家古砚一直保存至今。砚台由一块不规则的长方形石料制成,上面有像草莓一样的雕刻,背面刻有“湖海置,时年十六”7个字。砚台长14.4厘米、宽11.4厘米、厚1.3厘米。石砚镶嵌在红木匣子里,木匣依据砚台精制而成。从背面上的刻字表明,这块砚台是一位名叫“湖海”的年轻人16岁时买的。现今已无法查找罗贯中的笔迹,然而“湖海”这一名字,自然使杨立仁将其与罗贯中的名号“湖海散人”联系起来。


  1997年4月21日,祁县河湾村罗瑞录夫妇为杨立仁提供了一块罗氏神祇。神祇长3.85米,宽2.3米,用6幅0.39米宽的棉土布缝合而成。神祇上画有祭堂、八洞神仙、老寿星、罗氏宗祠门脸、宫灯、碑亭、石碑、旗杆,整个画面用石色颜料精工绘制而成。神祇的祠堂大门和祭堂上悬挂有“罗氏宗祠”“木本”“水源”“本支百世”“秋尝”等几块牌匾。神祇上从立祖人到第八排的祖宗肖像全为女像,共238位,女像衣着一律为宋朝服饰。供桌前下跪拜祖的是一位身穿宋朝官服的男子,4位身穿宋服男子的长者分立左右。神祇上从立祖人到十三世共1400余人,男为全名,女为姓氏,罗本与妻卢氏排列在最后一排。与他的亲叔伯兄弟罗善、罗经、罗纬、罗绅、罗列同为一排。这块神祇落款字迹虽已年久模糊,但其中一些文字还能辨认出来。罗氏神祇上记载的十三世人的名字,笔迹完全出于一人之手,显然是从另一块神祇誊抄而成。一位牒谱专家分析说:“神祇为明清遗物,是祁县河湾罗氏家族永乐十年的复制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由此可推断,祁县河湾罗氏十三世的罗本,与祁县河湾族谱上记载的罗本(罗贯中)辈分一样,同属一人,这说明罗贯中卒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之前,从而为确定罗贯中生卒年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杨立仁还从罗贯中的作品中找到佐证。从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9月版《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至第一百回宋江平河北田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对祁县的地理、山川、风俗人情非常熟悉,写得特别逼真。在九十三回李逵梦闹天池,宋江兵分两路,一段中这样写道:“李逵醉酒梦游遇一秀士,头戴折角头巾,身穿淡黄道袍,迎上前来道:‘将军要闲步时,转过此山,是有得意处。’李逵道:‘大哥,这个山名叫做什么?’那秀士道:‘此山唤做天池岭,将军闲玩回来,仍到此处相会。’”秀士说的这个“天池岭”很可能取自祁县南风沟,如今叫做“天池岭”的地方,岭下有个村叫“天池凹”。接着那秀士笑道:“原来如此!我原在汾沁之间……”(九十三回第1124页)在这里秀士道出他是“汾、沁”之间的人,这明显道出秀士是汾水与沁水之间的人。汾水、沁水之间就是祁县,可以推测,这个秀士的化身就是罗贯中自己。罗贯中在《水浒全传》里引用了很多祁县方言,从中可以看出,罗贯中同祁县有着深厚感情,同祁县大地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后来,在河湾村又发现了罗贯中的八角形大墓,进一步佐证了罗贯中是祁县河湾村人。


  杨立仁发现《罗氏族谱》后,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国家文物局、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文物局、三晋文化研究会、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晋中市委宣传部、晋中市文联、晋中市文化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纷纷前来考察。从发现的一批珍贵文物看,经全国著名考古专家罗哲文、郑孝燮、朱家溍鉴定,山西祁县河湾村是罗贯中故里。


  杨立仁考察发现罗贯中是祁县河湾村人,这一重大发现给我提供了宣传报道的机会。当时,我与新华社山西分社高级记者池茂花在2000年5月19日第一时间发表了震惊中外的消息《祁县发现罗贯中家谱》。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我国文学界开山鼻祖、《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祖籍问题有了定论。全国著名考古专家、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郑孝燮、朱家溍等人对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的《罗氏族谱》、罗氏祠堂等一批珍贵文物进行考察鉴定后证实:山西省祁县河湾村是罗贯中故里。这对研究罗贯中生平及《三国演义》产生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时间,国内外一百多家媒体转发了这个消息。后来,我围绕这个主题先后在全国各大媒体发表了《罗贯中故里调查》《一个农民与一名学者的笔墨官司》《罗贯中何许人也》《罗贯中是祁县人》《罗贯中是祁县人的八大证据》等52条消息和文章。为了做好这些宣传报道,我与杨立仁常常行走在河湾村。感谢杨立仁发现了罗贯中是祁县河湾村人的珍贵史料。我写的有关罗贯中的三篇消息和两篇文章荣获全国、省、市好新闻奖和社科奖。后来,还参与了祁县政协原主席张礼明、副主席秦山等组织编辑出版的《解读罗贯中》,其中收录了我的文章。


(三)


  时间进入2023年春,祁县政协原副主席、祁县企业联合会会长李俊海来到我的办公室,说要成立祁县罗贯中研究会,吸收我为研究会成员,我听后非常激动。这正好实现了杨立仁生前的夙愿,所以,我很乐意接受。


  4月,祁县罗贯中研究会在河湾村正式成立。参会人员畅所欲言,为河湾村如何发挥贯中文化建言献策。经过几次研讨,形成了20多条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最后,在村“两委”的支持下,规划出“贯中故里、魅力河湾”乡村旅游八大景点,即昌源胜景、文风古塔、罗家祠堂、贯中故居、贯中古墓、三国游园、民俗乐园、贯中稼园等,目前,这些景点已初具规模。河湾村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


  得天独厚的贯中文化、全国绿化示范村、全国示范合作社、全省旅游示范村等,成为河湾村响亮的品牌。


  祁县罗贯中研究会的成立,吸引了全国罗氏学会和中国文化书院来祁进行深入研究。今年5月1日至3日,资深学者、中国文化书院研究员罗托率弟子组成代表团到河湾村祭拜师祖罗贯中,并参加“贯中故里、魅力河湾”建设座谈会,得到了祁县县委、县政府,昭馀镇党委、政府,河湾村“两委”干部,罗贯中研究会,罗贯中后人的热情接待。座谈会上,大家对贯中文化的研究、贯中故里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表示在今后有序安排,逐步落实,早日使“贯中故里、魅力河湾”建设成为新时代的示范新村。


  因此,我再一次与河湾村有了不解之缘。接下来,我将一如既往发挥优势,宣传、研究贯中文化。在祁县昭馀镇党委、政府,祁县文联的指导下,在河湾村的大力支持下,祁县作家协会与罗贯中研究会组织开展了一次“贯中故里、魅力河湾”文学创作采风活动,通过散文、诗歌、史料等形式宣传贯中文化,为河湾村鼓劲造势,发挥文学的力量。


  看来,我真的和河湾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图片:史俊杰  杨慧渊

文字:刘学斌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