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 > 中国传统村落——壶关县芳岱村

中国传统村落——壶关县芳岱村

发布日期:2023-08-03 16:50 文章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芳岱村位于长治壶关县树掌镇,地处太行山大峡谷的崇山峻岭南缘,西北距壶关县城45公里,东距河南林州市40多公里,西南距离陵川县城20多公里,是壶关县南部、陵川县北部经树掌、大峡谷到河南林州的唯一交通要道,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村落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村北靠大垴山(俗称寨址山),面朝凤凰山,东挨老虎山,西临将军峰。北面大垴山顶有古军事工程方城,东面老虎山半腰有军事寨堡东寨,将军峰上有烽火台旧址。


  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明朝嘉靖年间,该村秦姓始祖秦泰从壶关县方山(现百尺镇方善)村迁来,聚族而居,繁衍生息,耕读农商并重。一条连接晋豫两省的古商道从村旁绕过,已有数百年历史。清代中叶,芳岱村村民利用“晋豫古道”的地利优势,寻找商机,发展商贸,大片民居就是从那时开始陆续兴建的。


  假若您漫步在“晋豫古道”上,一块块历经沧桑的青石,无不让人感到古朴典雅。“晋豫古道”带给小村庄数百年的繁华,留下了古朴典雅的庙堂建筑和成片的清代特色民居。


  芳岱村共有六座神庙,比如山神庙、牛王庙、济渎庙、马王庙等,具有完善的祭祀系统。三教堂是村中最大的庙宇建筑,位于芳岱村正北面,最初俗称“佛堂”。堂内供奉着佛、道、儒三教创始人像,故名“三教堂”。创建年代不详,清顺治、乾隆、道光年间屡有修建。三教堂门口对面有一形制古朴的圈门建筑,玲珑可爱。


  民居散落在一条弯弯曲曲的石道两旁,都是以砖木结构为主的三合院、四合院的明清建筑,历经百余年风雨,矗立至今。虽然外观有些残破,但从选址到建材使用、院落规模、装饰手段等,依然能够看出院落主人当年是何等富裕。那些沉寂一隅的碾盘石磨和散落在角落里的屋脊墀头,也无不彰显着一种残败荒凉的美……


  最为称奇的是全村最高地势的清代民居岸头上。院子是东西并列的两院四合院,西院位置的南墙外,凸起装饰了一处影壁,壁心菱形铺砌,正中雕刻两个大字“壹善”。“善”字头上两点是“八”字形,趴在横画的两端,大概是“日行一善”的意思。


  目前,民居保存基本完整。院落间随形就势、因地制宜,高低错落有致,历经百年岁月的浸染,青砖灰瓦的整体外观,显得浑然一体,自有一种沧桑的魅力。精美的砖木石雕透露出昔日繁华的影子,典雅朴拙的匾额词句传递着家风家教的濡养。


  这些院落原来都有各自的主人和名字,现今则是根据在村子里的位置,另外有了俗名:窑底院、东地则院、岸底圪廊院、当中院、岸头上等等。无论是位于村子东南角地势最低处的窑底院,还是位于村中地势较高的岸头院;不论是一进、两进,还是三进院,大都为青砖灰瓦的二层棚楼式结构,宽大厚重的青砖在巨大的条石基础上叠砌出一栋栋华美的房屋,给勤劳的人们以安居乐业的最好保障。


  一大早,壶关县树掌镇芳岱村的村民们就起床了,叫醒他们的不是鸡鸣,而是忙碌的生活。


  芳岱村位于太行山深处,背靠寨址山,面朝凤凰山,晴清河自西而东从村前流过,八泉峡峡谷、黑龙潭峡谷环绕周边。村子不远处,有著名的曹公垒,是曹操当年北上太行山的营寨遗址。村子旁边五指峰下,是传说中的孔子回车处。


  放眼芳岱村,群山环绕,满目翠绿。山间百鸟鸣,树下清泉流。来到这里,生活的节奏自然会放慢下来。因为跑得太快,终究会丢下一些重要的东西。慢慢走,路上所遇皆是风景。阳光从云层穿过来,给树木涂上一层亮色,云朵飘着飘着,就会有雨水滴落到身上。五颜六色的云朵像极了多姿多彩的人生。旅途总会有美景相遇,生活总会有美好发生。有些人,有些风景,一旦入眼,便是永恒。


  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有先民居住。明朝嘉靖年间,芳岱村秦姓始祖从壶关县方山村迁来,以原籍村名方上生草,山上添代取名芳岱,聚族而居,繁衍生息。至清代中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留下了一批别具特色的明清建筑。


  这里有青石铺就的明清“晋豫古道”。南来北往的商人们把晋东南的铁器和煤炭等商品贩卖到河南,再把河南的米面油等农产品贩运回来。“东通齐鲁,西达秦晋。往来者续如血脉然,不可朝夕间断也”,形成了以驿站、商铺等为特色的商圈,造就了芳岱村300年的繁荣。“一村尽掌柜,半条道口街”道尽了当年的繁华。


  这里有墙高院深的明清民居。青石斑驳的“晋豫古道”两旁,散落着历经沧桑的14座四合院落。窑底院、岸头上、东地则几大院落雕梁画栋,高大气派,各具特色。由于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建筑略显荒凉,但从砖瓦间依然可见当年的古朴典雅,从院落里依然可见当年的繁华辉煌。


  这里有建于咸丰五年的古戏台,诸神殿内,春祈秋赛,迎神报恩。双层建筑合院而围,戏台、神殿、看楼浑然天成。装饰繁复奢华,精美绝伦。


  这里有三教合一的三教堂,供奉着佛教的释迦牟尼、道教的老子和儒教的孔子,映射着村民对宗教信仰的功利性、实用性和包容性。


  这里有长平之战遗存战国方城遗址,地势险要,片石横砌,极其坚固,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里有劝人行善的壹善照壁。“善”字头上两点呈“八”字形状,表达了主人日行一善的心愿。


  这里有精美绝伦的三雕艺术。


  这里有五百年晋商留下的文化传奇。


  坍塌的院墙背后,曾经承载过多少岁月的激情荡漾?


  紧锁的房门里面,曾经发生过多少人生的悲欢离合?


  如今,岁月穿堂而过,故事随风而去,主人公也不知所踪,唯有这残垣断壁,唯有这沧桑院落,寂静地待在这里,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记忆,落寞地承载着游子的乡愁。


  如果可以回到从前,我愿意从熙熙攘攘的石板路上走过,听一听木轮车吱吱呀呀的声音,让历史的喧嚣在耳边回绕。


  如果可以回到从前,我愿意在炊烟袅袅的四合院里生活,品一品几代同堂的人间滋味,让世俗的幸福在唇齿间留香。


  如果可以回到从前,我愿意让时间一秒一秒地停顿,把日子一帧一帧地慢放,让幸福的记忆定格在永远,让美丽的乡愁常存在心里。


  因为,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寻找,寻找生命的价值,寻找生活的真谛。


  因为,每一次回家都是为了治愈,治愈受伤的心灵,洗涤满身的疲惫。  


  文字:屈建龙 欧志强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