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汾水寒泉映古迹 山川共存看窦祠

汾水寒泉映古迹 山川共存看窦祠

发布日期:2025-11-07 10:26 6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晚报

  在最绚烂的季节,秋叶与窦大夫祠的古建筑构成最美的画面。


  窦大夫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之贤大夫窦犨而建立,因祠堂建在烈石山下,又名“烈石神祠”。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age.png

窦大夫祠献殿,亦称“祭亭”,为元代遗构。献殿与正殿为勾连搭结构,是全国不多见的建筑手法。


  窦大夫祠坐北向南,北依烈石山,西南傍汾河,西北存寒泉遗址,东存保宁寺、观音阁和赵公馆,二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5246平方米。始建年代待考,但现存碑文记载:“宋元丰八年(1085年)窦祠被汾水所淹,现祠重修于蒙古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1959年7月,郭沫若先生在游览窦大夫祠时,对正殿前面支撑“祭亭”的报柱做过考证,认为是汉代工艺。据此可以认为窦大夫祠最早应建于唐、宋以前,或更早的一些时期。中轴线建有乐楼、山门、献亭和正殿,两侧为钟楼、鼓楼、配房和耳房。献亭及正殿为元代所建,山门、耳房为明代,厢房为复建,余皆为清代。


image.png

正殿内的窦犨坐像,美髯长须,风度翩翩。这位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曾开渠利民,造福一方,得到后人纪念。


  献殿是摄影师镜头下的“主角”,其中元代原构的藻井,全靠榫卯相扣,层层叠叠收作八角。当阳光斜射入殿,恰好照亮藻井最深处的木作精华。捕捉着这稍纵即逝的光影奇迹,逆光中,木构的轮廓被勾勒得愈发清晰,每一道岁月的痕迹都诉说着悠远的往事。


  站在祠前远眺,烈石寒泉依旧淙淙,汾水在深秋初冬的薄雾中静静流淌。在这里,山石、寒泉、汾水、村镇、古迹相得益彰,构成一幅美丽的中国传统山水画,反映了我国北方传统山野建筑的选址理念和乡镇建筑营造风格。


image.png

南殿(山门)面阔五间,为单檐悬山顶明代遗构,两侧内墙明三暗五结构,山门两侧镶元代琉璃团龙。


  这一刻我们终于明白:最好的摄影,是让文物自己说话;而最动人的“国宝”,正是这般与山川共存、与时节相应的活泼形态。


  来窦大夫祠看看吧!透过取景器,你会看见时间真正的模样。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马   燕

终审:闫俊峰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