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大同怀德桥:茶马古道的石头史书

大同怀德桥:茶马古道的石头史书

发布日期:2025-11-07 10:14 4人浏览 文章来源:大同晚报

  深深车辙烙印晋商辉煌,掌形石纹托举岁月记忆。在大同市云冈区高山镇,一座古老的石桥静卧于曾经繁华的官道上。桥面上深深的车辙,是往昔无数商队车马留下的印记;桥孔顶部的神秘手印,则隐藏着一段未解传说。《相遇大同》这一期走近大同怀德桥,探秘这座见证了明清时期商贸往来与历史变迁的古石桥。


  怀德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全部用条石砌筑,桥体长25米,宽4.6米,高8米。2018年高山镇进行的一次环境整治工作,才让这座古石桥重见天日。但它的身世却是一个未解谜题,据说石桥东侧原本有一块石碑,因年代久远,字迹已漫漶不清,但经过专家仔细辨认,推断它立于清雍正五年(1727),而根据碑文内容也可推断此桥名为怀德桥,却没有记载它的始建年代。专家根据桥面石质判断,认为该桥至少进行过修缮,修缮使用的石料风格与原桥石料有所不同,原石料的石质与明代高山古城墙基石的石料相同。据此推断,怀德桥很可能始建于明代,清雍正年间进行过修缮。


  走在怀德桥上,深深的车辙印见证了当年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这些车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被碾轧出来,成为怀德桥上最真实的“年龄”印记。明清时期,怀德桥所在的官道是西出杀虎口到达蒙古及俄罗斯的必经之路,是当时货运物资、传递信息的主要通道。而怀德桥位于明代大同府高山堡,独特的地理位置是晋商去往呼和浩特、包头乃至欧亚大陆的必经之桥。正因为如此,怀德桥上的车辙印恰恰见证了明清时期繁荣的商贸往来。


  桥孔顶端的一枚手掌印,最引人入胜。是什么人留下这样一枚手掌印?为什么要将掌印留在桥孔顶部?疑问丛生之下,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传说怀德桥为鲁班所筑,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骑驴试桥,走到桥中央时,桥身忽然颤动,情急之下,鲁班用手一托,将桥托住,于是桥孔顶部就出现了巨大的手印。无论传说如何,这枚掌印都为怀德桥增添了无穷的神秘色彩,路过此桥的人都会伸出手掌,与这枚手掌印对准贴合,就如同在云冈石窟的佛像前隔空击掌,虔诚朝拜。


    站在怀德桥上,就像是阅读石头史书,史书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驼铃声、马蹄声、商旅声的喧哗。随着高山古城项目的推进,这座古桥也将与焦山寺、明代古堡等历史遗迹共同构成一幅完整的文化图景,成为云冈区旅游线路中的重要一环。



供稿:王东蕾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马   燕

终审:闫俊峰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