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红石塄秧歌 百年非遗韵

红石塄秧歌 百年非遗韵

发布日期:2025-10-16 10:33 912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72种曲调穿越百余年,非遗红石塄秧歌唱古今。近日,红石塄秧歌剧团走进灵丘县红石塄乡红石塄村,开展“送戏下乡情系百姓”演出活动,原汁原味的表演,吸引周边群众前来观看。


image.png

农闲时节,红石塄秧歌剧团免费培训农民爱好者。


  红石塄秧歌最早可追溯至清代中叶,1945年红石塄秧歌剧团的成立,让这门艺术从田间地头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该剧种的72种曲调,是村民口中的“哼哈七十二咳”,道尽了红石塄秧歌的独特韵味。其音域高亢激越,苦音唱腔感人肺腑,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技巧让旋律清越委婉;念白中糅进的方言、唱词里巧妙运用的藏头诗与谐音字,既添了乡土趣味,又藏着文学巧思。


image.png

每个戏曲人物扮相都凝聚着艺人的智慧与审美。


  百余年间,红石塄秧歌始终跟着群众生活“更新”,从未脱离生活“根本”。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秧歌演员身着戏服登场,一句唱腔、一个身段,总能引来村民阵阵喝彩;农忙时节,它是村民缓解疲惫的“解压剂”;农闲时分,它是邻里间增进感情的“纽带”。其内容既有劝善劝孝的家庭小戏,也有演绎历史故事的传统剧目,都是村民百听不厌的“心头好”。


image.png

在红石塄村的百年戏台演绎百年剧目《后春园》。


image.png

红石塄秧歌剧团坚持送戏下乡,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演出。


  从田间俚曲到非遗瑰宝,红石塄秧歌的传承不仅靠“守”,更靠“创”。它从诞生之初,就深深扎根群众生活,成为记录人间烟火、传递百姓心声的“活化石”。如今,经典剧目被重新编排,融入新时代元素,在保留乡土韵味的同时,更贴近当下生活——这门老艺术,在新时代唱出更响亮的调子。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马   燕

终审:闫俊峰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