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蒲县——尧王访师地,旱涝均有粮

蒲县——尧王访师地,旱涝均有粮

发布日期:2019-11-12 15:05 10355人浏览 文章来源:浦县人民政府网站



1 (1).jpg

  

        “从临汾出发向西北方向行驶70余公里便到了蒲县。县内群山起伏,相对高差悬殊,使该地区形成3种不同的气候区域:暖湿干旱区、暖温轻旱区和寒冷潮湿区。所以,无论旱年、涝年,蒲县境内均能有一定的收成,有“旱灾收后山,涝灾收县西,无旱无涝收全县”之说。


  也许是有此地理条件,该县早在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据该县薛关龙王庙细石器遗址发掘证实,远在1.2万年以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唐尧时期,以尧帝师蒲伊子隐居于此而得名。古有蒲国、蒲阳、蒲子之称,北魏置石城县,隋朝改蒲县至今。


  ——历史坐标——

  尧王访蒲伊


  说起尧王访蒲伊,大多数蒲县人都能讲出这一传说。相传四千年前,统治华夏的帝王叫伊放勋,人称尧王。尧王自觉年事已高,精力乏困,想找一名圣哲之士禅位。尧王查访很久,听说石门山有位叫蒲伊子的隐士德高望重,于是决定亲自上门拜访。


  尧王来到石门山下,在河湾处遇见一位村夫,问明蒲伊子的住址。顺着村夫指引的方向,尧王来到一条沟口,碰见一位挑着柴担的樵夫,此樵夫正是蒲伊子。尧王高兴万分,忙见礼,两人就势坐在沟口的一块大青石上交谈起来。尧王本想禅位于蒲伊子,不想蒲伊子比他年龄还长,随即改变主意,虚心向蒲伊子请教富国强民的治国之策。蒲伊子借古喻今,阐述治国之道,侃侃而谈。尧王聆耳恭听,获益匪浅,只恨相见之晚,当即拜蒲伊子为师。后来,蒲伊子和尧王坐过的石头被命名为“进道台”,这条沟也被取名为“如意沟”。


  临别时,尧王把这次来访的真意告诉了蒲伊子,并请蒲伊子推荐一位可接任帝位的贤哲之士,蒲伊子便推荐了舜。从此,蒲伊子隐居之处取名为蒲伊村,石门山一带统称蒲子山,蒲县也因此而得名。


  ——特产坐标——

  阁老掌的大蒜


  在蒲县,提起大蒜没有人不知道克城镇阁老掌村。以前该村大蒜种植面积甚广,如今面积小了,但蒜的味道没变。亲朋好友能弄到几头阁老掌村的蒜,都会当珍宝似的拿出来炫耀一番。


  阁老掌的大蒜好在哪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是随捣随吃,普通的大蒜放几个小时味道就没那么鲜美了。而阁老掌的大蒜却与众不同,说出来恐怕很多人不会相信,这里出产的大蒜,捣碎后放三天都不变味。在蒲县也就阁老掌村出产的大蒜是这样的,出了该村,就种不出这样的大蒜了。至于这里的蒜为什么比较特别,没人研究过,不过村民们都觉得和土质以及气候有关。


  阁老掌村的大蒜种植到底有多久,没人能说得清,但当地一段从明代流传下来的顺口溜足以说明该村的大蒜在明代就已经名气远扬:“阁老掌的蒜,刘仙村的炭,张公庄的姑娘不用看。”


  ——建筑坐标——

  东岳庙里的“十八层地狱”


  蒲县东岳庙里供的是被道教崇拜的“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他是管人生死福寿的神,因此影响很大。每年黄飞虎的诞辰,庙里都有古会。


  东岳庙的奇珍异宝很多。庙里有块晴雨碑,颜色呈青色,微带些黄,光泽鉴人,它可以预知晴雨。每当天要下雨,石碑就颜色发暗发灰,不久就会凝结水珠,并且春夏秋三季来雨时,颜色和水珠各不相同,天一放晴,碑石就恢复原状。


  东岳庙最出名的还是“十八层地狱”,这是从阴曹至地府的人、物、事的人间再现,由40尊明代雕塑组成。在“地狱”中,虽然受刑的都是在阳间做了坏事的人,但令人不解的是,所塑受刑者全是女性。同行的导游说:这里也有一个传说。


  相传唐朝大将郭子仪因平定安禄山之乱有功,被封为汾阳王。为此,唐肃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给郭子仪的第六子郭瑷为妻。升平公主自幼娇生惯养,十分任性,常常在郭府耍威风,使性子,稍有不顺,便无事生非,闹得全家不得安生。


  一日,郭子仪同府中几个幕僚谈及此事,一个幕僚说:皇家女儿天不怕,地不怕,只怕死后变骡马!如能找一名画师将地狱及种种酷刑一一画出,图中受刑者均画成女人……郭子仪听罢,立刻请来画师画地狱图,力求将地狱的刑罚画得逼真、惨绝人寰。


        地狱画好后,升平公主一看,再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吓得不寒而栗!从此,升平公主如同变了个人,开始孝敬公婆,体贴丈夫。郭子仪见儿媳改过自新,非常高兴,立刻把这件喜事告诉了自己的亲家公——皇帝。皇帝听了动起了脑筋:“一幅画的作用就这么大,倘若塑成真人模样,效果岂不更好?”于是让人照此画建造地狱。传说东岳庙地狱就由此而来。


  ——民俗坐标——

  新婿“做贼”


  去年,我到蒲县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迎亲时,这位朋友趁人不注意偷走了岳父家的一个茶碗和一双筷子。当天,我不敢声张,深怕在这大喜的日子丢了朋友的脸面。后来,我私下问过他后得知,原来在蒲县,凡是结过婚的男人都做过“贼”,就是在结婚娶亲那天去偷岳父家里的东西,而所偷的物品也就是一个碗和一双筷子。而岳父母,有时甚至故意在女婿吃饭的桌子上放一个新茶碗和一双筷子,等女婿走时“偷”。女婿如果忘了“偷”,反而会被看成傻子。这其中还有一个五代时期的传说。


  相传在五代时期,蒲县黑龙关东南方向五里地的寨子村出了一位女英雄刘金定。刘金定的父亲原是朝中的一位忠良,由于受奸臣陷害被贬回蒲县成了普通百姓,刘金定就在这个时候出生了。


  刘金定生相奇丑,村里大人小孩谁见了都要笑话。距寨子村不远的高崖凹有个年轻人叫高宗保,由于家境贫寒一直没成家,听说丑陋的刘金定嫁不出去,就托人去说媒,刘金定的父亲满口答应。到了接亲那天,刘老汉摆了几桌酒席,可新女婿一上桌,刘老汉发现,高宗保的长相也不咋地,满脸疙瘩和癞蛤蟆皮差不多,还是个秃头。席毕,下起了瓢泼大雨,有人又调皮偷走了高宗保的礼帽,高宗保趁人不注意,把院里一个喂鸡食的旧碗扣在头上就上马走了。


  洞房中,揭开面纱后,刘金定看到眼前的高宗保眉清目秀,好一个俊俏男子,刘金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高宗保一照镜子,自己也觉得蹊跷。刘金定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说起自己顺手偷了刘家院里一个喂鸡食的旧碗扣在头上的事。高宗保去院里将那碗拿回洞房,刘金定也没看出什么名堂,试探着扣在自己头上。待取下碗,又一奇迹出现,刘金定也变成了一位美貌佳人。


  到了回门那天,小两口一同去看望刘老夫妇,刘老夫妇竟然都没认出是女儿和女婿。等说明事情原委以后,刘老汉高兴地直捋胡子:“嗯,俺女婿偷得好,偷得好!”后来刘金定与高宗保招兵买马,并用计一举除掉了朝中奸臣,刘老汉和女婿一起到朝中做官帮助朝廷重振纲纪。


  而高宗保偷碗的故事一经传开,当地人们都效仿起来,一为女儿女婿变得更漂亮,二为女儿女婿有个好前途。难怪岳父岳母提前就预备好,专门等女婿“偷”呢。


  ——生活坐标——

  做了好事不吭声


  提起蒲县人,同行的小苏来了劲,他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位高中同学就是蒲县人,高中毕业后,小苏去了南方读大学,而那位同学就留在临汾,两人之间的联系也就是逢年过节时打一个电话或是留在网络上的问候。由于小苏是独生子,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家里就母亲一人。上大学的第一年,小苏的母亲病了,路途遥远,小苏不能回家照顾母亲,心里有些愧疚,他把心事告诉了那位同学。没想到,那位同学时不时地趁着课余到小苏家中,买些水果,并帮着干些活。这些都是小苏到家后母亲告诉他的,那位同学从未在小苏面前讲起过。


  还有一次是他去蒲县赶庙会,由于第二天还有事,晚上小苏和家人必须赶回临汾,没想到开的车突然中途抛锚。小苏将车放到了离蒲县县城还远的路旁,把钥匙交给了县里的一位朋友后,开着朋友的车回了临汾。等他第三天返回蒲县和朋友换车时发现,车已经修好了,而这位朋友只是简单地说,车一打火就着,他开着就回到家了。对这种说法小苏深信不疑。


  就这么过了好几年,后来小苏和朋友的妻子聊天时才得知,那天晚上,由于朋友不放心把车停在荒郊野岭的地方,就约了几个人,推了两个小时,才把车推回家,第二天又叫修理厂的人把小苏的车修好。小苏说:“这两个‘蒲县朋友’让我永生难忘。”“蒲县朋友”4个字语气很重。


  其实,蒲县还有兼容包纳不排外的传统。据统计,该县现居住有来自河南、山东、四川等18个省市的居民,他们都是上个世纪困难时期逃荒到此的,很快和当地居民融合在一起。后来有人因为老家发展好了就又搬了回去,但大多数人留恋蒲县的风土人情,便在此地扎了根。(段树聪)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