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积德钰:百年老字号的传奇故事

积德钰:百年老字号的传奇故事

发布日期:2025-09-17 10:42 616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晚报

  大同城的糕点铺在20世纪30年代星罗棋布,其中坐落于大东街129号的积德钰尤为特别。这家清真糕点铺门面朝北,位于九龙壁东侧与都司街西侧之间,经理杨润先恐怕从未想过,他的店铺会成为大同城的一段传奇。


  光绪初年,大东街九龙壁东侧有个卖混糖月饼的小摊。摊主姓杨,是个孤儿。相传他被人遗弃在一棵大杨树下,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于是认杨树为父,从此姓了杨。


image.png


  杨某与师傅学得一手打月饼的好手艺,糖、水、油、面比例恰到好处,上下吊炉炭火适中,做出的混糖月饼绵软香甜,在大东街小有名气。然而本钱太少,年近三十仍守着个小摊子,未曾婚娶。


  一日,京城来了一位暗访大员,身着寻常长袍马褂,漫步至九龙壁旁。忽闻一阵香气,循味而去,见杨氏月饼摊上的月饼金黄饱满,令人垂涎。大人命随从购买数个,杨某见买主出手大方,便精心挑选好月饼,细心包裹,双手奉上。


  暗访大员实为吏部主事,回京后对大同月饼念念不忘,又遣人快马加鞭至杨某摊前,购回一整筐混糖月饼。来人一手拿货,一手递过一袋银元。待买货人离去,杨某打开钱袋一看,内装银元百块,远超出月饼价值。杨某心中不安,随即收摊,雇一小驴,越过御河,直追至京城吏部,寻那位主事大人退还多余银两。门外衙役通报后,主事大人闻之大为惊讶:天下竟有如此诚信的买卖人!后遂提笔写下:“积点点滴滴,德性高尚,金不在多少,玉是无价。”并将银两赠予杨某,嘱咐道:“拿这些钱开个店铺吧。”


  杨某感恩不尽,三跪九叩返回大同,依主事大人题字,开办糕点铺,取名“积德钰”,时为1935年1月。


  关于积德钰的来历,还有另一段传说。清末年间,大同府有一白姓回族员外,其本家叔叔曾在皇宫御膳房任饽饽厨师,因不愿过宫廷单调生活,在一次皇家祭祀宴请朝官时,故意将十三层宝塔饽饽供品少放了一层,被逐出宫门,流落至大同,寄居白员外家。


  白员外于大东街购下一小店铺,助其开设饽饽铺,并派家中丫环宝姑娘前去帮工。宝姑娘姿色出众,聪明勤快,加上卖的又是皇家品质,货真价实,店铺生意日益兴隆。


  一日黄昏,宝姑娘正关店门,店主醉酒而归,猛然抱住宝姑娘欲娶为妻。宝姑娘因有婚约在先,不从,跑回员外家哭诉。店铺随之关闭。后经员外说合,店主赔礼道歉,并答应宝姑娘与其恩人成婚后同来店铺工作。店铺重新开张后,生意更胜往日。


  新任大同知府闻讯来访,听后笑道:“有恩必报积德也,掌柜有此店家,藏钰也,可喜可贺!”白掌柜请知府题匾,知府挥毫写下“积德钰”三字。牌匾刻就之日,店主请来白员外与同业,敲锣打鼓悬于门额之上,积德钰由此名声大振。


  民国时期,积德钰除糕点外,增营干果、蔬菜、糖、茶等杂货,成为大同著名杂货铺之一。大同解放后,店铺由杂货转回专营糕点,延续至公私合营时期。后大东街改造,店铺迁至都司街口东侧,最终于20世纪80年代,万商崛起时关闭。


  积德钰的历程见证了大同糕点业的兴衰变迁,其所代表的“积德藏玉”精神,随着那段香气四溢的过往,留在了大同人的记忆里。



供稿:刘印军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马   燕

终审:闫俊峰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