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戏曲里的萧太后和大同的焦山行宫

戏曲里的萧太后和大同的焦山行宫

发布日期:2019-11-07 16:22 11240人浏览 文章来源:大同市人民政府网 大同文旅


1.jpg



        “先王爷金沙滩兵败罹难,仗众臣扶哀家执掌江山。十余年动干戈南北征战,领雄兵理朝政军务纷繁……”戏曲《四郎探母》萧太后的一段唱展现了一位“戎马能挽弓、庙堂能理政”的大辽国女主形象。《四郎探母》也是大同本地的北路梆子和晋剧的看家戏,萧太后便是和大同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大辽国皇太后。


        宋辽时大同是辽的西京,辽主在西京还建起了焦山行宫,作为辽国皇帝四时捺钵地,行宫就建在当年北魏国主明元帝多次祭祀的车轮山上,还修筑起宫墙。辽国的皇帝辽景宗便驾崩于焦山行宫,临终时辽景宗留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将辽国的大权交到了皇后萧燕燕手里,继位的小皇帝耶律隆绪才十二岁。


        由南宋人编撰的《契丹国志》记下了一段当时的秘事:“景宗疾亟,隆运不俟诏,密诏其亲属等十余人并赴行帐……”这耶律隆运便是辽国的汉臣韩德让。韩德让听到了皇帝驾崩的消息,不等诏令便带着亲属前往西京焦山行宫保驾,并协助小皇帝解决了手握重兵的诸王宗室觊觎皇位的危局。北宋曾奉命出使辽国的路振撰写了《乘轺录》中记载:“萧后幼时,尝许嫁韩氏,即韩德让也,行有日矣。而耶律氏求妇于萧氏,萧夺韩氏之妇以纳之,生隆绪,即今虏主也。耶律死,隆绪尚幼,袭虏位。萧后少寡,韩氏世典军政,权在其手,恐不利于孺子,乃私谓德让曰:‘吾尝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这段史实记载了萧燕燕曾与韩德让有婚约,却被命运安排进了皇宫当了皇后的旧事。自己遭了难,旧日情人不计前嫌赶来相助,这份深情确实了得。


        在焦山行宫内,萧燕燕从皇后升格为太后,她最六神无主的时候,来了文功武略兼备的旧好韩德让,从此开启了萧太后传奇的人生,此后的辽国太后与这个汉臣出则同车、入则共帐。宋辽澶渊议和时,宋朝派曹利用前往,“利用见虏母(指承天太后)于军中,与蕃将韩德让偶坐驼车上,坐利用于车下,馈之食,共议和事。”看来这个萧太后也真是敢作敢当,既使是与宋朝的使臣议和,还带着自己的旧好,这事就记录在苏辙的《龙川别志》之中。


        位于云冈石窟西侧的焦山石窟寺是一处山中有寺、寺上有塔、山寺塔合而为一的景点。也许是云冈石窟太过辉煌而遮掩了焦山寺的光芒,但这处景点却又因历代与帝王的种种因果关系而不时见于史册之中。想来焦山最鼎盛的时期,便是作为大辽行宫的时候。


        焦山山峦孤峰耸立,山寺依山而建,由下至上为五层,层层升高,节节收缩,错落有致,到了最顶端便成了一座高耸的三层六角砖塔。寺内既有禅窟,也有雕凿着佛像的石窟。沿着山寺前的108级台阶可直达山顶,站在山上可以望到蜿蜒流淌的十里河水,有学者称萧太后梳妆打扮的萧画河便是入眼看到的这条河水,只是如今水流已经很小了,再无临水照影的韵致。想来当年的萧太后在水畔梳妆打扮时有多妩媚多情,她跨上战马之时便有多么铁血冷峻,她一骑红尘直抵澶州,并与宋国达成了“澶渊之盟”,从此她便可以马放南山,专心经营大辽国的内政,同时也经营自己的后宫生活。


        沿山间小路蜿蜒而下到焦山寺的最底层时,便见到高出地面许多、用片石垒砌的残墙,这样筑墙的方式并不似汉人的做法,汉人喜欢用土来夯筑,近年来学者们考证为辽代行宫的宫墙。有实物可依凭,站在那堵被称为焦山行宫的残墙跟前,那段历史是那么清晰,你能想像出当年风姿绰约的萧燕燕面对皇帝驾崩时的危局是何等楚楚可怜,再见旧好时又是如何将头低到尘埃里,梨花带雨地说:“吾尝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说得那位前来护驾的韩德让从此抛下家室、殚精竭虑地辅佐她们母子。后人认为萧燕燕是史上最幸福的女人,她死后,她的儿子还将故去的韩德让陪葬在她的陵寝之侧。(崔莉英)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