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飞檐镇朔 鼓楼辰迹

飞檐镇朔 鼓楼辰迹

发布日期:2025-08-15 10:11 1509人浏览 文章来源:大同晚报

  四楼拱卫,登高望远看文脉,岁月悠悠,晨钟暮鼓500年。鼓楼和钟楼往往代表着一座城市厚重的历史文脉,如北京钟鼓楼、西安钟鼓楼、大同钟鼓楼……它们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向世人诉说着“晨钟暮鼓”的时空秩序。《相遇·大同》这一期登大同鼓楼,感受鼓声穿越时空的城市记忆。


image.png

(图片为资料图)


  晨启市、夜闭户、夜间报更。在钟表尚未普及的时代,鼓楼的核心功能是报时与城市管理,同时兼具军事防御、治安监督、仪式庆典等作用。据《四库全书》收录的明代李贤《大同鼓楼记》记载:“更鼓所以代人之目者也……为十数万人所听闻。”大同鼓楼,又名更鼓楼,位于平城区永泰街中段,这座高约20米、东西长17.65米、南北宽14.55米的十字歇山顶的三层楼阁,由当时的3位官员主持建造,王越统筹监察、杨信负责军事工程、李福管理民政,最终在1463-1464年间完成了这座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的地标性建筑。他们或许未曾想到,这座用于报时的建筑在它建成562年后的今天,依然矗立在永泰街中段,成为大同最坚韧的历史见证者。


  今日我们进入鼓楼,底层的青石砖块古朴厚重,车辙痕迹明显,原有十字穿心门洞贯通四方街衢,行人车马可纵横穿行。鼓楼中传说有一面鼓是“人皮鼓”,这就不得不提明代恶霸王龙的故事。王龙我们曾在“欢乐街”的故事中讲过,他作恶多端、妻妾成群,尤其残忍的是他喜欢吃“汤褪驴”,就是把小毛驴围在柴堆中活活烧死来吃肉。正德皇帝微服私访听闻王龙恶迹,最终以王龙“涂炭生灵,食汤退驴,天理难容”的罪名将其处死,剥下他的人皮蒙在鼓楼的大鼓上。据说从此鼓声就变成了“汪隆(王龙)……汪隆(王龙)”的声音,意为王龙永世挨打,而他的骨架则镇压于鼓楼下遗臭万年,这也是大同鼓楼的鼓声与别地不同的原因。


  鼓声回荡着王龙的警世哀音,更承载着大同百姓对正义的朴素信仰。穿行其十字门洞,如同穿越时空——脚下是恶霸骸骨化尘的传说,抬眼便是“云开春晓”的太平愿景。作为大同的一处地标性建筑,鼓楼延续“晨钟暮鼓”的文化意象,更见证着大同从军事重镇向文化名城的华丽蜕变。           



供稿:王东蕾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马   燕

终审:闫俊峰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