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墙下关帝庙的关羽画像及颂文碑

墙下关帝庙的关羽画像及颂文碑

发布日期:2025-08-08 10:57 3925人浏览 文章来源:运城日报

 

▶关羽画像及颂文碑拓片局部


▲▶墙下关帝庙关羽画像及颂文碑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关羽外貌的描述仅有“美须髯”3个字,强调其胡须美观的特征。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赋予关羽“身长九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等外貌特征,属于艺术加工而非历史记录。那么关羽真实的样貌如何,从夏县墙下关帝庙一通关羽画像及颂文碑中,我们也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


  此关羽画像及颂文碑,于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二月立石,碑额与碑座佚失,据村民回忆为螭首龟趺。碑身在20世纪中期,一度被放置于供销社大门下面作为铺地石,碑身右侧三分之一被人为凿毁,2007年有村民建新房时将碑掘出,置于关帝庙中,搬碑之时又不慎将碑身折断为二。


  碑阳上部刻关羽像赞大字:


  ……为建安中所写,相传至今,面有七痣,须髯苍白,仪容雄杰,英气逼人,威武凛冽,见于图画,藏于解庙,普天之下见此图者,莫不绘像而祀,瞻仰而奉焉。(关公原画像藏于解州关帝祖庙中)。


  碑阳中部刻关羽画像,磨损较为严重,下部刻张润民撰写的颂词,漫漶不清。


  张润民,字膏之,乳名张学道,裴介镇墙下村人,康熙初年科考中连冲三关(连续通过乡试、会试和殿试),赐进士及第,先在翰林院任职,后由内阁中书舍人升至河南通省学政,以参议候补卒于家,寿至八十四。他为官清廉,秉公办事,“克举其职,严绝权贵之嘱”。


  碑阴,先以小字记述立碑缘由,(张润民撰)大意是:康熙三十六年十一月,久未下雪,于是墙下村乡民到关庙集会祈祷,次日则大雪纷飞,由是乡人纷纷感念:关帝显灵,赐福降祥了。当时就有人提议,何不在碑石上镌刻关帝圣训,供大家观摩学习,以懂得为善获福的道理,做一个纯真善良的人。于是,墙下村派人到解州关帝祖庙崇宁殿里抄录相关碑刻,还描摹了麟经阁里关帝53岁圣像,请人一并镌刻到碑石上。合村父老目睹关公风采,敬读其圣训,如同接受关公耳提面命,每月初一和十五,人们高声诵读帝训,悉心体会,为善之心油然而起。


  然后,是数行小字《帝训 宋朱文公》。帝训即关公的“四好”箴言,当年关羽镇守荆州之时,为儿子关平写下的十二字箴言: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宋代理学大师朱文公(朱熹)通过四组诗句,以深邃的思想和精妙的文字,对“四好”箴言予以深刻解读:


  读好书:百圣在目,千古在心,妙者躬践,敫者口吟。


  说好话:莠言虚妄,兰言实杯,九兰一莠,驷追不回。


  行好事:圣狂路口,义利关头,择行若游,急行若邮。


  做好人:孔称成人,孟戒非仁,小人穷冬,矩人盛春。


  朱熹的解读大意为:


  读好书‌:强调读书需将圣贤智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躬行实践,反对空谈。


  说好话‌:以“莠言”(恶言)与“兰言”(善言)对比,警示一句恶言的影响力远超九句良言。‌


  行好事‌:行动需在“圣狂”(道德与放纵)、“义利”(道义与私利)的选择中明辨是非,主张审慎抉择,反对急功近利。‌


  做好人‌:以孔子“成人”和孟子“仁”的标准定义人格修养,以小人和“矩人”(君子)的对比,揭示道德境界对人生状态的影响。


  朱熹通过对读书、说话、行事、做人4个层面的阐释,表达了对“四好”箴言的盛赞,同时也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追求,‌体现了朱熹将儒家伦理具体化、生活化的哲学理念。


  碑阴主体为行楷大字《关圣帝君降笔真经》。碑阴下端是小字《关帝辞曹书》(简称《辞曹书》),以及关公的生卒、历代尊封史料。


  降笔在古代叫“降箕”,即旧时求神问卜的一种巫术,施术者扶箕在碎米和沙盘上写成文字,以示神灵降旨。《关圣帝君降笔真经》相传是关公降笔的劝善良言,用于劝善和训勉世人,通过教导人们尽忠孝节义来倡导正直光明、不欺心欺神的行为准则,以达到社会和谐和个人修养的目的。


  关羽何故要写《辞曹书》,说来话长。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东征,关羽为保护刘备的甘、糜二夫人,无奈降曹,曹操礼遇有加,厚待关羽,但关羽心里时刻惦念着刘备,身在曹营心在汉,“常怀去心”。后来,刘备派人送给关羽一封信,责备他违背了当初桃园结义的盟誓,还说关羽如果取功名,图富贵,刘备可以献项上人头成全他。


  关羽阅信后大恸,哭诉自己不是不寻找,而是不知刘备身在何处呀,怎么会图富贵而违背盟誓呢。他在复信中说明了为保护二位嫂夫人,万不得已屈身曹营的苦衷,随即去相府拜辞。曹操故意闭门不见,关羽一面修书辞别,一面将所赐的金银封存于一室,再将汉寿亭侯印高悬于房梁,尔后护送二位嫂夫人,踏上寻找刘备的漫漫征途。


  在《辞曹书》里,关羽表达了对曹操的感激之情,但是出于对故主的忠诚,他必须回到刘备的身边。此信情真意切,撼天动地,坦荡真诚,立场坚定,尤其是那句“主亡则辅,主存则归”更彰显了关公义无反顾千里归刘的决心、勇气和忠昭日月的忠义形象。


  天下关庙里的碑刻数不胜数,但如这一通关羽画像及颂文碑,怕是凤毛麟角,堪称珍奇文物。它图文并茂,内涵丰富,让我们不仅可以瞻仰到关公的风采,还可以充分感悟到“忠义仁勇”为核心的关公精神。尤其是“四好”箴言,每一条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实乃历久弥新的金玉良言,现代人仍可以视其为座右铭,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读书习艺,都应当以“四好”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供稿:李恩虎

图片:杨   洋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马   燕

终审:闫俊锋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