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拼对的夫妇并坐题记图
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墓M7是一座出土壁画和漆棺的砖室墓,漆棺题记为太延元年(435)。墓葬出土了大量棺漆画残片,本文对其进行了重新拼对与反复辨识,对原有漆画内容进行了补充,并对其所涉及的漆画绘制、步摇帽、连臂踏歌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2005年,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山西大同御河东沙岭村东北约1千米的沙岭北魏墓葬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M7为长斜坡底墓道砖构单室墓,墓室内盗扰破坏严重,墓室东部残留大量破损严重的漆皮,胎质已糟朽,但表面残存彩绘图案和文字。根据文字记载,该墓是太延元年(435)纪年墓。2016年,云冈石窟研究院(今云冈研究院)对M7漆画残片重新进行了拼对观察,辨识了漆画的一些细节内容,敬请方家指正。
一、漆画拼识
结合简报和新的清理拼对,本文将漆画分为夫妇并坐题记、庖厨、出行、宴饮等画面,重新观察后较简报刊布内容新发现一些细节。
(一)夫妇并坐题记图
原简报将夫妇并坐图与隶书题记分为二图,此次通过上部帷帐和下部男主人黑靴部分将二图拼合,该图完整画面应为帐幔下墓主人夫妇二人并坐于屏风前,前置案几,身后有侍者,左侧有隶书题记。漆片残宽约53厘米、高32厘米。
经此次重新拼对观察,新发现女主人右手所握黑柄圆形团扇,扇面黄白底上用红彩绘有龙形图案,似与男主人所持团扇相同。男、女主人头戴应为步摇帽,半圆形帽顶,上有“十”字形细长金条,金条两侧及额头帽圈部系金圆叶。黑色帽裙披于头后两侧,呈燕尾状,镶金边。男主人帽额中央有长方形山题,帽顶中央四条细金条聚拢为金柱,向上伸出多条细金枝,其中六条金枝尾端缀小金圆叶,形成步摇树。女主人帽额残缺,前额左侧残存倒梯形红边黄芯装饰,右侧缺失,可能为胜形饰。女帽近脸侧的帽裙边仍饰小金圆叶至耳朵之上。与男主人帽顶步摇树不同,女帽顶由小金圆片围成圆形花朵,最顶部残缺。
此次亦观察到图上人物所着服饰细节。男主人内着黄色衣,外套灰绿色交领袍,领、袖口边缘为红色,袖口翻出黄色内衣。女主人着红色圆领内衣,二件交领衣之外套红色对领衣,衣缘为灰绿色,肩臂处镶一周灰绿色边。夫妇身后男、女侍者均身着绿缘红色交领衣,女侍者头戴皂色帽。男、女主人面前几案漆盒中,每个格涂红色并点金色短线以示食物,主人两侧残存红色黄缘帷帐和黄芯红边帐杆,帐杆外侧各有一双短腰靴,女主人的为红色条纹,男主人的为黑色。几案下绘有红、黄两色小草,以示室外。题记“山”字形纹带为红与灰绿色相间(其他图片上的“山”字形纹颜色与此相同,后不赘述)。
文字:王雁卿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