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宁山玉虚宫
柳林镇“四十里抖气河”岸畔,有个村庄叫青龙村,青龙村的南面背靠着一座山,叫宝宁山。该山山势险峻奇绝,站在山顶放眼远眺,柳林三镇尽收眼底,整个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柏树,风景秀丽。为什么叫宝宁山?说起来还有一段美妙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青龙村里住着一个叫毛旦旦的小伙子,毛旦旦父母早亡,15岁就担起了家中重担,支撑着尚有弟妹的家。毛旦旦自小聪明伶俐,父母去世后,农家活计他一学就会。种谷,谷子稀疏恰当,长势喜人;种菜,畦垅排列整齐,施肥合理,浇灌及时,果实丰硕;收割庄稼,季节把握准确,收割干净,入仓利索。加上毛旦旦平时勤快,谁家有事,一唤就到,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好小伙。
有一天,旦旦扛上扁担、拿上镢头上山砍柴,他来到半山腰一看,尽是些树苗,并没有多少羊脑梢、马榛等供他来砍,所以就躺在树林里睡了一觉。醒来时已到响午,他想,如果就这样空手回去,过几天家里就没有做饭的柴禾了,于是赶紧寻找。他好不容易找到一片连接在一块儿的羊脑梢,就挥舞着镢头去砍,一镢头下去,只听轰隆一声,长羊脑梢的山崖上开了两扇门。旦旦感到很奇怪,顺着洞走了进去,转了一个弯,洞豁然开朗,只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碾米,碾子转得飞快。老人问旦旦是怎么进来的,旦旦把原委告诉了老人。旦旦问:“这是什么地方?”老人告诉他:“这里是宝宁山,山里藏着很多宝贝,连碾子上的米也是金米。”说罢,老人带着旦旦一直往洞深处走去,整个洞内金光闪闪,连同桌凳都耀人眼目。
老人告诉旦旦,你手里的那把镢头就是洞门上的钥匙,如果你有困难时,拿上镢头在长羊脑梢的山崖上刨三下,洞门就会自动打开,里面的东西你可以随便拿。说罢,老人转身不见了。旦旦放下镢头,拼命往衣兜里装金米,只恨自己没有带上布袋、赶上毛驴上山。他退出山洞后,只听山洞门轰隆一声闭上了。旦旦怕自己下次来找不到钥匙孔,就在羊脑梢底下刨了一个坑做记号。
旦旦得到金米后,好吃懒做,地一天天地荒了。好景不长,金米很快花完了,旦旦又拿上镢头去山上找金米,谁知,凡是长羊脑梢的地方都有一个小坑,怎么也找不到山洞。回家后,旦旦把这件事告诉村里人,村里有许多好奇的人都去找宝宁山洞,但谁也没找到。从此,宝宁山的名字就被人们传开了,一直延续至今。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