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四级名录覆盖近千项目 活态传习带动产业升级 太原市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成果显著

四级名录覆盖近千项目 活态传习带动产业升级 太原市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成果显著

发布日期:2025-07-04 11:11 921人浏览 文章来源:太原日报

  截至目前,太原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8项、省级项目96项、市级项目255项、县级项目607项。记者日前从市政府了解到,近年来,太原市不断健全名录体系、强化管理机制、落实传承职责,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彰显。


  据了解,太原市目前已基本将调查发现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项目列入非遗代表性名录,实现了分级保护的目标。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人、省级传承人84人、市级传承人161人、县级传承人645人;有非遗传习展示中心7个,各类非遗展示馆和传承所84处,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为太原市非遗的传承、保护、展示和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保护中,太原市加大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支持力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由中央财政每年发放传承人补助费2万元,省级传承人由省级财政每年发放传承补助费5000元,市级传承人由市级财政每年发放传承补助费1500元,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等活动。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理论培训、技能提升和新媒体传播业务培训,认真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和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级非遗传承体验中心(馆、所)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利用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引导鼓励群众参与非遗保护传承。


  通过推进非遗“五进”,太原市强化非遗代表性项目知晓度,夯实非遗传承保护的社会基础。近年来,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进景区、进社区、进军营展示展演活动3000余场,惠及群众800万人次。组织200余名代表性传承人走进中小学校园,形成“一校一非遗”模式,青少年对非遗的热情和兴趣日益高涨。


  以建设“一带、一廊、一区、一圈”为目标,持续推动非遗附加效益的转化。加快培育农耕文化带,推进清徐老陈醋专业镇建设,打造“清风徐来·无醋不在”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构建晋商文化走廊,利用晋商博物院建成开放、钟楼街开街运营等契机,推出非遗研学游、民俗体验游等一批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打造方言文艺区,建成太原方言博物馆。加快形成节庆文化圈,太原锣鼓、社火表演和晋祠庙会、葡萄文化旅游节等成为太原文化旅游“新名片”。


  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太原市将持续锚定“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构建更加科学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推动全市文旅事业创新发展。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