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以凤之名 观五百年传奇

以凤之名 观五百年传奇

发布日期:2025-06-27 10:36 2128人浏览 文章来源:大同晚报

  一座酒楼的五百年传奇,半部大同的历史记忆。凤临阁,这座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的酒楼,在历经近五百年的沧桑变迁后,依然巍然矗立于千年古刹华严寺东侧与大同古城的历史文脉共生共息。《相遇·大同》这一期走进百年老店凤临阁,品味市井烟火中的历史传奇。


  步入飞檐斗拱、曲栏回廊的空间,古色古香的环境范围仿佛穿越时空。一楼大厅的木雕性影壁复原了大同古城的空间布局,穿过前厅,长廊“游龙戏凤”的壁画虽经岁月洗礼却依然栩栩如生。时光倒流回明正德十三年(1518),大同城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官”——正德皇帝朱厚照。彼时的大同城,九楼巷因9座酒楼林立而得名,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其中一家名为“久盛楼”的酒馆,由煤峪口李家兄妹经营。凤姐虽为女子却性格开朗,善于经营,常在店前招徕客人。八月的午后,正德皇帝漫步至九楼巷,被大同的美食和被凤姐的美貌吸引,一场“游龙戏凤”的经典桥段就此上演。正德皇帝言语轻佻,凤姐怒斥“男女授受不亲”;而皇帝亮出赤金蟒袍与“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玺,凤姐这才惊觉眼前之人竟是当朝天子,忙跪拜在地。凤姐随驾返京途中病逝,临终泣劝:“陛下一身关系重大,勿以贱妾生死为念!”其坟冢一夜覆满白沙白草,成就居庸关“白凤冢”奇景。为纪念这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正德皇帝下令将“久盛楼”更名为“凤临阁”,并命人绘制“游龙戏凤”壁画。凤临阁内有一个著名的厅叫“凤厅”,就是以李凤姐的故事修建而成的。


  时光流转近四百年,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仓皇西逃。行至大同,地方官员为讨太后欢心,特命凤临阁制作御膳。凤临阁决定以大同传统美食烧麦为主角,精心制作了9笼“百花烧麦”。这道点心凝聚了大同面食技艺的精华:晶亮透明的薄皮中包裹着鸡、鸭、鱼、牛、羊、猪等9种肉馅,每只烧麦上端被捏制成牡丹、芍药、秋菊等9种不同的花形。更精妙的是,厨师们在馅内浇入与花形相应的果汁调味,使烧麦鲜而不腻,形美味香。当这9笼艺术品般的烧麦被装在食盒中送至慈禧下榻的总镇署,这位见惯珍馐的皇太后竟大为惊艳。品尝之后,慈禧欣然题字“凤临烧麦”,并将自己专用的一套银制餐具赏赐给厨师。从此,凤临阁烧麦赢得了“天下第一笼”的美誉,成为晋北饮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飞檐斗拱间流传着正德皇帝的传说,雕梁画栋中封存着慈禧太后的赞誉。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凤临阁不断被摧毁,又不断重生,其烽烟往事、帝后悲欢、匠人执念皆化作市井烟火中的永恒传奇,成为大同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而凤临阁的存在早已超越了一般餐饮场所的意义,永远是大同人心中不可替代的文化图腾。                      




文字:王东蕾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