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稷山访“大佛”

稷山访“大佛”

发布日期:2025-06-27 10:32 2129人浏览 文章来源:运城日报



  千里汾河纵贯三晋,在汾黄交汇处上溯百余里,就是稷山县城。沿稷峰街远眺,会发现一处飞檐翘角的巍峨建筑群耸峙在城北高地上,高低错落,层层叠叠。那就是有名的大佛寺了。


  心心念念间,对大佛寺早已想象了很多次,描画了很多次,终于驱车出发了,凭一颗心跨越万荣到稷山的距离,叩响了另一颗心的门环。


  寺门前,两尊大铁狮高踞台上,怒睁圆目,驱邪镇恶。细细端详,这铁狮戏绣球、抚小狮的造型,却又诠释了内心的安详与慈爱。这时你会想起武士的盾,盾面对的是锋利的矛,守护的却是柔软的心。可见,大佛寺的铁狮造型极用心,在细节处阐释着佛心佛理。


  一般情况下,寺庙里的布局大抵相似。天王殿里供奉着弥勒佛,弥勒佛的背后供奉着韦驮菩萨,殿内两侧是四大天王。天王殿后是大雄宝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大佛寺的建筑布局也不例外,只是在天王殿前两侧增建了鼓楼、钟楼,晨钟暮鼓之音响起,修行之地便有了直抵心灵的氛围与境界。


  大佛寺里共108个台阶,走完这些台阶,寓意抛却了人间108种烦恼,清净了灵魂里的角落褶皱,还原了初生的本来自我。终于,来到大佛寺里最高大的建筑——大雄宝殿前。举目仰望,这三重飞檐的两层楼阁映在蓝天白云间。在这里,不用任何人提醒,你会自然而然地放慢步子,说话时也会轻声细语。大殿里,最引人瞩目的是释迦牟尼佛像,目测比六层住宅楼还高。佛像虽高大,但慈眉善目,法相庄严,左手轻抚左膝,右手拇指中指相接,似在诵经说法。初进大殿,那种肃穆、威严、宏大的气场,会让你瞬间屏住呼吸。


  最可贵的是,这大佛非传统石雕、木雕、泥雕,而是以正面黄土崖为材质雕琢而成。远在880多年前,工匠们光着膀子,搭起架子,攥住凿子,抡着锤子,叮叮当当地在崖上凿落多余的土坯,一天天过去,初具佛形,再一天天过去,佛形越来越清晰。无惧风雨,不惮疲累,他们手里的凿子换成了刻刀,一层层、一片片、一缕缕地雕琢,任何一个隐秘的角落都要精雕细琢。那时,没有现代施工设备,工匠们凭的是信念和匠心,在岁月里抖落浮尘,佛像终于呈现在眼前,佛相也深深地印在心里。佛面世的那一年,是刻在历史上的一年。因为北宋覆灭,南宋苟且,关于大佛寺的记载是:建成于金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这是在宋王朝的屈辱年代里建成的,好在稷山大佛有着黄土材质的亲和与温度,也蕴藏着劳动人民隐忍不屈的刚强。自建成以来,大佛经历多次地震、战乱依然临崖而立,即使遭遇雷火焚烧依然坚守着这一方黄土地。


  汾河淙淙,岁月流逝。大地变换着色彩,历史与未来的交界处回荡着奋斗者创新发展的最强音。大佛依然俯瞰着汾河两岸,见证着改天换地、社会进步、百姓安居乐业,见证着这土地上正在发生的“人间奇迹”。




文字:李红伟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