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大同观音堂:千年梵音中的文化之光

大同观音堂:千年梵音中的文化之光

发布日期:2025-05-09 10:15 624人浏览 文章来源:大同晚报

image.png


  领略了双面三龙琉璃壁的风采,也略听了蛤蟆湾的神秘传说,大同观音堂这座千年古建究竟深藏怎样的建筑密码?又为何成为前往云冈石窟路上的必经之处?这一期就继续跟着我们探寻的脚步,一起揭开观音堂的神秘面纱。


  上期的“龙壁系列”我们讲述了观音堂曾因蛤蟆精作祟,民不宁、道不通。百姓感念神迹,遂建观音堂。神话入世,传说如烟,却是古人对神明的敬畏与安宁的渴求。寺院建成后,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善男信女便来此地焚香祈福,观音堂灵验之声远近闻名,香火自此绵延千年。然而,寺院命运多舛,辽末毁于金兵战火,明清屡毁屡建,现存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但却保留着辽代的风骨。


  戏台、龙壁、观音殿……观音堂的布局堪称古代建筑智慧的浓缩,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山门前坐落着大同唯一一座双面琉璃三龙照壁,是明代匠心的巅峰之作。观音堂的山门为砖券门洞,进入洞门口转身向西,走上青石台阶便来到该寺的前院,两进院落层层递升,戏台、腰门、观音殿、三真殿沿中轴线错落排布。戏台凌空建于8米高的券洞之上,布局巧妙,洞下东西通道可通车马,可谓是:台上演尽人间悲欢,台下穿行岁月沧桑。


  步入观音殿,细数一下共有20座塑像。6米高的石雕观音立像顶天立地,头戴花冠直抵殿顶,衣袂如云,璎珞垂金。两侧胁侍菩萨面容端正,姿态秀丽,低眉合掌,衣纹流畅如风,与大同华严寺辽塑一脉相承。东西两壁八大明王和两大护法天王则是另一重视觉震撼。他们手持法器,有的怒目圆睁,有的獠牙外露,姿态各异,十分威武。尤为独特的是,我们注意到有几位明王的发型竟似契丹髡发,他们的面容样式保留着鲜明的辽代风格。但实际上观音堂内却有21座塑像,这神秘的第21座塑像位于观音殿主尊观音立像背后的独立小间内,是一尊脚踩“蛤蟆精”的韦陀立像,生动诠释了观音菩萨降服蛤蟆精的传说。如今,这尊塑像不仅是观音堂的“镇寺之宝”,更是大同佛教艺术中融合神话、历史与工艺的瑰宝。


  千年间,王朝更迭、河道改易,信仰如武州川水,蜿蜒不绝。当夕阳斜照琉璃壁,世人穿过戏台下的古道,仰望观音金身时,便会悟得千年梵音里的慈悲与怒目的双重力量。                          



文字:王东蕾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