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的河津转灯,据传至少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是当地民间艺人根据风车的原理创制而成的。其灯架用葵杆或竹杆扎结而成,形状为一高约2米(还可以更高)、顶端为拱形的长方形(个别也有圆形的)。每个灯架上安装有转灯一展、数展或数十展不等,排列样式系多种多样的几何图形。单个转灯状如小鼓,旁带五“耳”(翅),犹如当今的电动机轮叶;灯体用竹条扎制,白麻纸裱糊;灯面贴以花、鸟、虫、鱼、人物等剪纸;灯心穿置一固定铁轴,轴上插一蜡烛,可使花灯绕轴旋转而燃烛平稳不动。更为巧者,轴上灯体与灯架之间穿置一核桃,外可以其抛面减少摩擦,使之转动灵活,内可以核仁润滑铁轴。其灯架上除转灯外,尚有众多披挂装饰,似“绿叶”相扶“红花”,与转灯相映成趣,有悬吊的纸扎绣球(俗称“火蛋”),有旋转响动的风哨(俗称“风沓”),并挂有彩莲灯、西瓜灯、鱼灯,还嵌有玻璃镜,顶端饰以雉尾、纸旗。整个转灯工艺融剪纸、裱糊为一体,集几何、力学诸原理于一身,匠心独运,精巧非常。
转灯表演通常在元宵节夜晚,其时,几十名甚至上百名马童装束的跑灯者手举灯架,身戴各种音色的马铃,碎步跑动,时吹口哨,穿插掏花,蜿蜒行进,灯架随手势而高下,舞姿依情绪而变化,左飘右荡,使尽浑身解数,摇头摆尾,似卸万般烦恼。远眺,则无数花灯飞旋,似繁星明灭闪烁,灯阵游弋,若“金蛇”似“火龙”;近睹,则如置身火树银花般的迷宫彩殿之中,眼眩目耀,美不胜收。加之前有火球(俗称“流星”)翻飞开道,后有锣鼓遥相伴奏,整个表演浑然一体,有声有色,令人叹为观止。
龙灯虎灯:龙灯体长20米许,筒径约80厘米,从头至尾,渐而细之,由约13节连接而成,衔接灵活,使龙体可弯绕。木、竹构筑,麻纸裱糊,体内固以自制羊油蜡烛照之,由几十人以木棍持举。虎灯体长六七米许,制如龙灯,数人举之,唯其尾巴以细竹缠之,长而壮实,如鞭可甩,甩及观者,往往使伤。表演时,双方相斗相戏,并伴之以锣鼓。龙灯常旋绕盘曲,虎灯常跳跃场间,颇为壮观,亦饶有趣味。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