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忻州古城印象

忻州古城印象

发布日期:2024-09-11 16:25 146人浏览 文章来源:忻州日报

  

ba445f41-75e2-4f92-89c9-68344b63d579.jpg.jpg

  初识忻州,缘于金元时期一代文宗、忻州才子元好问,他的著名作品《摸鱼儿·雁丘词》中,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把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成为中华文化中赞美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千古佳句,使我对忻州大地充满了好奇和神往。


  这个盛夏,有幸到忻州学习考察,山西仍是酷暑难当,到达忻州的时候却顿感天朗气清,有了淡淡的秋意。走进忻州,真切感受到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包容和钟灵毓秀。和我们一起参观的同志介绍,忻州古称秀容,古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因形似卧牛,又称卧牛城,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中俄万里茶路上的璀璨明珠,素有“晋北锁钥”之称,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商贾往来,文化积淀深厚,是晋北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贸物流之都。古往今来,忻州名人众多,元好问、徐继畬、徐向前……群贤荟萃,载入史册。


  忻州古城是免收门票的,这在国内同等业态中比较少见。负责古城管理运营的王经理告诉我们,古城的“保护与活化”以提升城市品位为出发点,突出地方特色,重现明清时期古城商贸繁荣、悠闲安逸的市井生活画卷。根据西高东低的地形特点,古城的规划高屋建瓴,建筑物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城内的街巷名称恢复从前的称呼,以“北大街”和“南大街”为中轴线,东侧,从北到南依次为学道街、兴寺街、东大街、顺城街;西侧,从南到北依次为关帝庙巷、秀容巷、泰山庙巷、草市巷、打磨巷、周家巷、石狼巷。这些街巷的道路均用旧石板、石条和石块铺砌,古朴厚重,时代感强,纵横交织,四通八达。


  据史料记载,忻州古城原有四门,城门上均有城楼,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几经战乱,仅有北城门楼幸存。城楼下的雕塑栩栩如生,凉亭流角起翼;健身器材齐备,游乐设施齐全;男女老少欢喜,脸上写满笑意。古城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氛围。登楼眺望,青山连绵,绿水绕城,脚踩着厚重的砖石,抚摸着坚实的城墙,仰望着辽阔的苍穹,抚今追昔之情油然而生。


  漫步在泰山庙巷的美食街上,忻州特色小吃齐聚这里,每咬一口都是地道的晋北味。宁武油炸糕,软糯香甜,蘸上特制酱料,口味更佳;吊煎锅,煎饼条蘸上调料,口感倍棒;奇村猪杂和红面鱼鱼的完美组合,加上厨艺考究,让人回味无穷。还有河曲酸粥、定襄蒸肉、神池月饼等等,令人垂涎欲滴。这里生意最火爆的当数“古城卤猪蹄”,店门口几乎每天都排着几十米的长队,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一饱口福。正值午餐时分,两旁的店铺香飘四溢,各种小炒、烧烤味道鲜美,招揽生意的土语方言此起彼伏,一派人间烟火气,让人流连忘返。


  小巷里的泰山庙始建于唐初,庙宇建筑宏大,从北到南有大殿、献殿、戏台、山门、影壁。两侧有钟亭、鼓亭、牌楼,三思桥连接戏台与献殿,走在桥上,思前、虑今、想后,检视自我,给人以启迪。


  历史上的忻州地处边疆,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茶叶的流通与交易使得忻州茶文化逐渐兴起。古城里的茶馆随处可见,并且装饰考究,名号繁多。临街的一家“白公鸡茶馆”店名别致,让大家眼前一亮。听店家介绍,白公鸡是大茶壶的一种昵称,原型就是店门口摆放的那个大大的铝制茶壶,也是清朝时京城茶馆里通用的大水壶。这家茶馆古色古香,博古架上摆放着许多陶瓷、铜制的寓意美好的老物件。院子里整洁干净,环境幽雅,间有花草树木点缀,主要冲泡当地特产芦芽仙草和毛建药茶,由于性价比高,保健和药用价值明显,并且无限续热水,不限时间,所以宾客络绎不绝。午后小憩,在这里嗑着瓜子喝茶聊天,消除疲惫的身心,对旅途劳顿的人们来说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置身古城中央,周围建筑都是飞檐斗拱,庙宇楼台金碧辉煌,有许多历史人物的展览。这里古老的建筑和匾额众多,如前贤遗珍展区展示着元好问、徐继畬、傅山等历史名人的典籍和墨宝,彰显了忻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间或有关帝庙、财神庙,“古城供销社”“古城电影院”之类的带有童年记忆的老建筑让我们沉浸其中,回味无穷。就这样东瞅瞅,西逛逛,看游人衣袂飘飘,商贾身着古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汉唐。


  落日的余晖铺洒在古城,黛砖碧瓦构成的古建筑群更显庄重典雅,这便是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的秀容书院。书院占地16亩,依地势分为上、中、下三院,中院为书院主体部分,由北向南分别为柏树院、枣树院和槐树院。漫步院中,但见古木参天,繁花似锦,环境整洁,静谧安宁,院落相对独立,风格各异,院中有一座琉璃覆顶的道教建筑文昌祠,是当年文人学士祭奉文昌星的亭阁,也是书院中最古老的建筑。这里也是忻州市第一中学校前身新兴中学堂所在地。近300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秀才、举人以及各类人才数以万计,有代表性的人物不胜枚举,这里是古代书院发展变迁的缩影,也是忻州的教育之根和文化之魂。


  站在上院的制高点六角亭上近观古城,可见城楼屹立、庙宇参差、民居散落,街道纵横、商铺林立;思绪放飞,五台高耸,雁门巍峨,太行绵延,芦芽灵秀,更有滹沱河玉带缠绕,汾水川流不息,令人遐想万千。


  走出书院已是掌灯时分,夜晚的古城更是霓虹闪烁,灯火通明,热闹非凡。书院戏台前熙熙攘攘,人们正聚精会神地观看演出。北路梆子,又称“上路戏”,流行于山西北部、内蒙古、河北等地。它的唱腔高亢激昂,表演强健有力,节奏慷慨直爽,体现了塞外人民勇敢强悍的性格。舞台上正在上演《打金枝》的精彩片段,当观众们看到升平公主和驸马消除误会、重归于好这一幕时,连连为演员的精彩演出鼓掌喝彩。这条演艺街上说书的、唱戏的、玩杂耍的、习武献艺的……随处可见,聚人气、接地气。


  夜色已晚,我们匆匆赶到正宗老山西“刀削面”馆,大碗面让大家吃得肚儿圆,不由得感叹忻州美食的确物美价廉。


  过道砖墙耸两边,门扉入户古风延。‌我们下榻的民宿叫“九渡香舍”,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展现了忻州古老的风貌和历史沉淀。从嘈嘈切切的街区走进民宿院内,立刻感受到一种宁静与雅致,这里绿意盎然,空气清新,水流潺潺,柔和的灯光亲吻着肌肤,感觉温馨惬意,处处给人以家的温暖。舒舒服服地冲了个澡,独自坐在临窗的沙发上,泡上一杯原味咖啡,静静地欣赏着古城的夜色。


  短短半天多的时间,我便喜欢上了这座穿越古今、建筑精美、底蕴深厚、风光秀丽的古城。临别时,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元好问笔下的“问世间、情为何物”,不过此刻的答案是“忻州古城值得相依相惜”。  


  文字:李   剑

图片:王林俊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