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代县武庙的前世今生

代县武庙的前世今生

发布日期:2024-08-01 16:02 文章来源:忻州日报

  

0e6de52d-a593-4144-9f57-578a19c62649.jpg.jpg

ca7ee688-dceb-4400-b6bc-2fba0fa0df46.jpg.jpg

  忻州代县武庙又名“关圣大帝庙”,位于代县城西南隅,始建于元代,明、清两朝均有重修。寺庙坐西向东,门前有一座四柱七檐牌坊,牌坊正中横书“壮穆忠武”,竖写“武庙”,两侧配石狮一对、木旗杆一双。寺庙前院正东为进深三间的双檐歇山顶乐楼,对面是进深两间的献殿,殿内置大型铜铸贡桌。献殿后为进深三间的主殿关帝殿,为庑殿顶建筑,殿内神台正中为关圣帝君,左右两旁分别是威显侯关平、武烈侯周仓。此外,前院还建有战功房和碑房,碑房内有历代石碑若干通,详述历代武庙修葺始末。


  武庙后院正西是木结构的春秋楼,房脊中央设铜铸鎏金宝顶。楼内一层为三义殿,塑刘备、关羽、张飞像;二层有关羽“夜读春秋”铜像,两侧是青龙偃月刀和关羽大印;楼外檐悬“春秋楼”匾。在春秋楼北有一小院,建夫人殿三间,供奉关羽夫人胡氏塑像。楼南侧也有一小院,建太子殿三间,内陈关羽后代关平、关兴、关索塑像。春秋楼后是栽植各种名贵花木的花园,与太子殿小院相通。


  武庙内的主要建筑是按照帝王殿宇的规制和风格建造,以关帝殿为例,屋顶采用的是单檐庑殿顶,构架为七檩前后廊式,前后檐柱头科为五踩单翘单昂,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庙内楹联所题文字均镶铜材,各殿塑像也多为铜制,这与代县历史上盛产铜且擅长制作铜器有很大关系。


  武庙的祭祀活动为制祀,届时州县文武官员、驻军将领、地方名流均会参加。活动经费列入州署财政预算,每年“祭祀银二十八两八钱三分”。每逢农历五月十三庙会日,庙内都要举行隆重仪式:击鼓鸣钟、迎刀献礼、恭读祭文、集体祈祷等。仪式结束后,要将关羽木雕坐像请于轿中,在大街上巡游。


  武庙内原有两把青龙偃月刀,其中一把长约三百厘米,重八十多公斤,刀背嵌“峕大清乾隆五十年仲夏立”铭文,刀身镌龙珠图案,现存于代县博物馆;另一把则重量不到六十公斤,无铭文,如今仍在庙中。


  2003年,代县百姓自发组成武庙民间修缮委员会,在社会爱心人士大力资助下,对武庙进行了重修。重修后的武庙由飏圣楼、战功房、献殿、关帝殿、斋堂等组成,占地约两千多平方米,其中献殿建筑面积约二百平方米、关帝殿建筑面积约四百平方米。殿内关帝神像无神龛,体态比例较以往约增三分之一。  


  文字:马春生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