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夏县司马村

夏县司马村

发布日期:2024-05-09 16:16 3088人浏览 文章来源:运城日报

  

  运城夏县禹王村西五华里处,鸣条岗脚下,夏水公路北侧,有个村子叫司马村。据传,夏禹在位时,马匹是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重臣国戚都要骑马,所以皇城内所需马匹都集中在这里喂养。司马村就是当时司马之地。世间的事物真奇妙。后来的司马氏族,恰在这里建立村子,名曰司马里。


  司马,原本不是姓氏,是官职的名称,即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首领。西周时期,国内政治动荡,有个叫休父的人,率部平息动乱有功,被周天子赐姓司马。这就是司马姓氏的起源,休父就是司马氏族的鼻祖。据李筠霞、王在京在《司马光墓》一书中介绍:“司马家族是个世代贵胄的大户。其远祖是西晋皇族司马孚,是三国名将司马懿的次弟,晋魏时官至太傅。到东晋十六国时,司马家族传至司马阳,他曾任北魏政权的东征大将军,死后葬于夏县涑水河畔,其子孙就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渐成了司马氏族的故里。”所以,司马里是因司马家族的姓氏而得名。宋代司马里的司马光曾任宰相,此时司马家族到了鼎盛时期,司马里也随之扬名内外。明嘉靖年间,这里还称司马里,后演变为司马村。


  司马村因司马氏族的姓氏而得名,可今天又为何村中没有姓司马的?传说,王安石主张变法,司马光持不同意见,遭到新政派的反对,皇帝革去了司马光在朝中的要职。哲宗元佑二年,司马光谢世。当时高太后念及司马光生前为政清廉、竭尽忠诚,就带上年幼的哲宗亲临奔丧,追封司马光为温国公。谁知不久后,高太后逝世,到绍圣元年,朝中章淳、蔡卞等人大肆诋毁司马光,发泄旧时私愤,向哲宗上奏,对司马光要发冢破棺。后虽未遂,却派大批官兵前往司马里,要对司马氏族满门抄斩。司马氏族人闻讯四逃,逃往距此五华里的禹庙滩芦苇丛中,官兵进村,大肆搜索一番,没有找到司马氏族人。听村民说,司马氏族人早年已失散逃往他乡,不知下落,官兵无奈退去。司马氏族人才从芦苇丛中出来,不敢再称司马氏,那么该姓什么呢?因是从芦苇丛中返回的,司马氏族人便都改称芦苇的“芦”了。所以,今天司马村“芦”姓居多,后有人说“芦”演变成了“卢”。  


  文字:尉满囤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