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古泽州四大古寺之首 藏着“国保”石窟

古泽州四大古寺之首 藏着“国保”石窟

发布日期:2024-04-22 15:38 3119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报

    

  晋城市泽州县位于太行山南端,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这里四季分明,山水形胜。创建于北朝时期的碧落寺群峰环抱、风景秀丽,明清时名列古泽州“四大古寺”之首,其“碧落卧云”为泽州古八景之首,寺中开凿的3座石窟是珍贵文物。小编带大家走进古韵泽州,探寻碧落寺中的“国保”石窟,登高“中国赏月名山”珏山,探险“北方三峡”山里泉,聆听“中国古城镇的活化石”大阳古镇的悠久历史。


碧落寺石窟造像简洁


  “碧落天边寺,青山有梦寻。”一代名相陈廷敬曾作诗赞咏的碧落寺,位于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东的山谷间,背靠碧落山,正对万松岭,坐北朝南,依山而筑,寺周群峰环抱。古寺创建于北朝时期,早期称“圣佛院”,隋唐时期已颇具规模,之后历代都有重修,是古泽州境内创建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大、声望最为显赫的寺院之一,位居古泽州“四大佛教寺院”之首,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落寺现存的最早记载为,一则“北魏太和元年”的摩崖题记,同时期的还有两则“北魏孝昌二年”“北齐武平七年”的摩崖题记,现存文物有北齐石窟1座、唐代石窟2座、唐代及武周石龛10余处、明代古桥2座。


  碧落寺的西窟开凿于北齐武平七年前后,门两侧各立一个力士,现已残破。门下原有两只蹲着的石狮,现仅存一只。洞窟中正壁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两侧均为一佛二菩萨,造像衣饰十分简洁,只有简单的几根线条。佛像头顶低平螺发肉髻,形体丰厚。造像在题材与风格上呈现出与邺城、晋阳石窟造像相同的特点,但同时又带有较浓厚的民间特色。


  中窟和东窟均为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造像,其中东窟年代较中窟略晚。中窟为碧落寺石窟中最大的,是初唐遗物,或与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嘉诸子为其母亲房氏祈福造像一事有关,洞门上方有“怀隐洞”3个大字。东窟略小,在北、东、西壁坛基上都凿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像。中窟和东窟的造像精美,可以作为观察唐代长安样式形成的重要参照。


“碧落卧云”为古八景之首


  看过碧落寺最重要的文物后,别忘了在此欣赏泽州古八景之首“碧落卧云”的美景。


  相传,因碧落寺东有卧佛阁,阁旁有“卧云洞”,夏雨绵绵时,洞中的潮气冉冉上升,汇聚山谷,终久不散,远望宛若云卧寺上,蔚为壮观。


  此外,碧落寺还有“阴壑积雪”“枯松挂月”等美景。壑谷深幽,冬雪长时间不化,为此地一罕见景趣;清风时至,“松涛铎韵并奏齐鸣”,月亮留连其间,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


  由于历史原因,碧落寺的古建筑遗存很少,且多为清代建筑。后来,修复了毗卢殿、地藏殿、水陆殿、观音殿,并翻刻了已毁的唐代名碑——碧落碑。碧落碑最为称奇。据说,篆碑上所刻书法特异,笔法工整。虽字书杂出,难以认读,但漂亮隽秀、卓尔不凡,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值得看的还有碧落双桥,分东西两座,均为明代建筑,东桥比西桥早110年,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两座古桥的拱顶和侧面均有线刻花卉图案,线条清晰流畅。


  2001年9月,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考察碧落寺后,为碧落寺碑亭题写了匾额。


  碧落寺是一处集历史、文化、艺术和宗教价值于一体的古迹,它见证了古泽州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也展现了人类对于信仰和艺术的追求。对于喜欢探访古迹、追寻历史和文化的人来说,这里无疑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珏山双峰对峙成名胜


  泽州县除了碧落寺,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提起珏山,大家都知道,其双峰对峙、巍峨苍翠,宛若一对碧玉镶嵌在太行山上。


  珏山,素以险峻、雄奇驰名,古有“晋魏河山第一奇”之美称,“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名胜”之一。在珏山,登山的石阶陡然直上,两边陡峭险峻,游人上山途中既能欣赏大自然的风光,又能感受惊险刺激。


  珏山自古就有“中国赏月名山”的美誉。每逢中秋佳节,前来赏月的游人络绎不绝。为了让游人更好地欣赏到珏山“双峰吐月”,当地特意用霓虹灯将山上的一天门、二天门、龟山、长廊、金顶等景点装饰得绚烂夺目,成为夜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年秋天,珏山又成了赏红叶的绝佳地。红叶漫山遍野,处处呈现着五彩斑斓的景象。


  乘游艇看两岸风光如画,山崖高耸、山峰紧依,仿佛置身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中。这便是泽州山里泉自然风光旅游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造就了举世罕见的地质奇观,滔滔沁河水九曲十八湾犹如一条蛟龙雄踞在大山深处。这里四季皆美,尤以秋季为最。每逢金秋时节,景区内群峰秋色盈金、树叶流丹、娇艳似火,瑰丽似霞的几十种红叶竞相斗艳,耀眼夺目。


大阳古镇里曾户户制针


  除了山明水秀的旖旎风光,泽州县还有一座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古镇——“中国古城镇的活化石”大阳古镇。


  大阳古称“阳阿”,历史上秦皇在此置县,汉承秦制且封侯于此,西燕设此为郡,先后为县、侯国、郡之治所长达800余年,现拥有北方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


  如今的大阳古镇,依然保留着明清古城镇的完整肌理及大量民居。这些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布局错落有致,建筑装饰丰富。由于受战争和地势影响,整个民居的防御功能比较突出,还出现了一些三合院和九宫八卦式院落。与北方平原地区四合院落不同的是,这里的民居套院比较多,房连房,楼接楼,空隙非常狭小,属典型的北方三区式庭院。


  大阳古镇又被誉为“九州针都”,制针业极盛时“几乎户户制针”,其产品不仅大半个中国在用,甚至跟随晋商的脚步走出国门。现在古镇遍地留存的宽宅大院都是当年大阳人靠制针、卖针所得修建的。


  如今,每当夜色渐起,大阳古镇贯利巷的红灯笼高挂,古镇在一片柔和的灯光中,像一幅古老而浪漫的画卷,一幢幢青砖灰瓦的老房子,在光晕里更加显得古色古香,越是晚上,老街、小巷越呈现出神秘万般的风情。古镇云集数十家商铺,欢笑声与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商户有序、人流重聚,扬起带有人情温度的红尘烟火。  


  文字:田   璐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