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阳泉平定县新城村人,勤于收集有关上艾古地的信息资料。多年来,曾编撰《新城村古今碑文荟萃》《上艾故地方言俗语集解》《新城村志》《上艾县治考察资料集》等,现将上艾古迹的有关资料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城址台
位于新城村西至西城村东约一里多的高阜地段。这里就是史籍所记平定县的前身汉上艾县、北魏石艾县的县城主要街区。至于唐天宝元年后石艾县改名广阳县,史籍记载就不一致了。有的说县治迁到了现在昔阳县的广阳,而有的说只是借用了广阳故城之名,县治仍在新城。到底孰是孰非,还有待历史的进一步探讨和考定。
历经沧桑,这一地带的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唯古代破碎砖瓦、陶器残片偶有所见。村民历代称此地为“城址台”(亦曰城市台),意即古城遗址。此地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有“上艾(石艾)县城遗址”石碑。
二、烽火台
位于新村北山,距新城约二里许。古上艾(石艾)县城曾在此山顶上设置烽火台,后世人们便称此山为烽台山。烽火台残址高约一丈五尺,顶部东西长约一丈,南北宽约七尺。原台底径约四丈,后来,村民在烽火台东侧修建了一个储水池,将高台切掉一部分,现在烽火台已残缺不全。
三、演武场(坛坡)
据明万历五年(1577)《重修新城村净音院记》碑文记载,现新城村所居地段曾名坛坡,其西部是上艾(石艾)县城的主要街区,东段坛坡曾经是县署所设的演武场。后来,县治迁离此地,人们在演武场(坛坡)一带新建村庄,取名新城,沿袭至今。
四、校场坪
位于新村西南河川开阔地,距新城约二里。古时,曾经是上艾(石艾)县演练兵将的场所。当地民众历代相传,至今,这一地段仍叫校场坪。
五、将台岭
位于新城村南五里南山之巅。海拔1155.1米,为附近群峰众岭之制高点,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村里耆老相传,汉初韩信背水击赵前,曾在上艾驻过军练过阵。唐初李世民河东平乱,曾屯兵石艾。这里至今还留有先人屯军练兵的遗迹。如南山上的“将台岭”,村南地段的“练将坡”等。
六、棋盘岭
位于新城南山大王庙东南一里许,是一座孤立山丘。下部山体为比较松散的黄沙岩,峰顶上覆盖着一块巨大的白沙岩石。石厚约2米,石面平台上可围坐很多人。棋盘岭奇石独秀,风景迷人。远远望去,酷似孤峰顶上戴了一顶大檐帽,仿佛经过鬼斧神工修饰而成。其实,这完全是由于山体上坚下疏,历经年长日久,风化雨冲所致。当地相传,这里是明官、狐突两位大王下棋的地方,此属神话。还有韩信在这里下过棋的传说。至今,大石顶面仍有石刻棋盘,故历代村民均称其为“棋盘岭”。
七、净音院
又名净音寺,位于村旧街中心。正殿三楹,坐北朝南,主祠文殊菩萨。据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重修净音院记》记载:“新城村有净音院,创建于宋,重修于元,由来久矣。”寺内现存明万历五年(1577)《重修新城村净音院记》碑文载:“新城,古上艾县也,曰坛坡、曰演武场、曰县治。父老相传,遗址尚在。”万历五年在寺左所建的龙王庙和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在寺后所建的观音堂,早已与寺院合为一体,成为市、县文物保护单位。
八、大王庙
又名总司(泰山)圣母庙,位于村南四里南山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南山上旧有大王庙,不知何时所建。明崇祯五年(1632),村人在原大王庙遗址上新建总司圣母暨复明官大王庙,清顺治三年(1646)立有碑记。庙坐北朝南,正殿窑洞塑总司圣母;东殿窑洞塑明官大王。之后重修,西殿窑洞塑狐突大王。庙中清康熙十六年(1677)《重修泰山圣母暨明官大王庙记》碑文由原任山东堂邑县知县、郡人刘主敬和中宪大夫、原任陕西巩昌府知府、郡人白辉共撰,文中说:“余读地理志,知新城自西迤东五里,俱汉尚(古时“尚”通“上”)艾地,后魏名曰石艾,唐又曰广阳,至宋始改建焉。盖此地系吾郡旧基也。”
九、文昌阁
位于村旧街东头,故村民称之为东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阁于清顺治、康熙之交由伯叔四人所建,当初仅为一楹。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重修,才扩建为三楹。庙内主祠文昌星君、关圣帝君、真武大帝诸尊神。阁内康熙四十五年《重修文昌阁记》碑文说:“州治东南二十里许名新城,即古石艾县祖脉。”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补修文昌阁碑记》记载:“夫新城者,古所传石艾县也。试后改名曰新城。”
十、关圣帝君阁
位于净音院东,村旧街北侧。原名壑堙北阁,经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告成于乾隆十八年(1753)。因村北二里许在明代就先建有一座北阁(观音阁,已拆除),故村人称先建北阁为老北阁,后建北阁为小北阁。初建时,阁内塑关圣帝君和观音大士。后重修时阁内仅塑关帝及关平、周仓像。阁中清咸丰五年(1855)《重修关圣帝君阁碑文》记载:“平定郡南二十里许有村曰新城,古所传石艾是也。”此阁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窦家沟三官庙
窦家沟,现名西城村,约建于明末清初,曾经是新城村的属村。其三官庙创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清同治九年(1870)改建为关圣帝君三官大帝阁。在《创修三官庙碑记》中记载:“窦家沟,古上艾地也。”
十二、药岭寺
又名清凉寺、药林寺。位于新城村南十里药岭山阳。据寺碑记载,该山(寺)由新城、新村、宁艾、上马郡头和南后峪五村共有。明成化十一年(1475)《新修清凉寺石佛堂记》记载,药岭山旧有法海古寺,不知建于何时。明宣德九年甲寅(1434)有僧成就,募化本方,建清凉寺。上院正殿三楹,塑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下院石洞正面雕塑三身石佛(佛名同前),前后四旁雕塑地藏王、观音、文殊、普贤四菩萨。包括药岭寺在内的整座药岭山已成为晋东著名的旅游景点。
文字:王秀年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