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盘子中的神祇纷繁复杂,既有儒教先贤、道教诸神,也有佛教神,还有民间俗神,多神崇拜、三教合一在盘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盘子正面神位上写的“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之神位”,说的就是天地三界十方所有的神灵之居所,即是“天下神仙居”了。
盘子最初所敬奉的天官是道教神,在盘子的正面神位上画有头戴如意翅丞相帽、五绺长须,着绣龙红袍,扎玉带,怀抱玉如意的一品紫微天官大帝,或画有天官、地官、水官画像,或写有天官大帝之神位字样,即使在围廊上画的神像也是八仙、张仙、福禄寿、喜神、财神、文昌、魁星等纯道教神,并没有佛祖、儒家先贤出现,到明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流行后,盘子的神灵才出现了三教并祀的局面。
道教神祇能最初出现于盘子,这也与统治阶级的极力推崇有极大的关系。尤其是到了唐代,李唐王朝尊崇道教,说自己和道教始祖是同姓,唐王朝就是天命所归,而李世民还是紫微星下凡,紫微大帝即是天官,他成为道教尊奉的重要神祇,成为真命天子。唐玄宗时期更加崇奉道教,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封庄子为南华真人。
道教尊道贵德,崇神敬仙。道家认为神是道气所化,仙是有资质的人修道而成。神仙神通广大,造福人间,人要敬奉礼拜。太上老君、玉皇大帝、三官大帝、文昌、东岳、关帝、玄天大帝、三清、王母娘娘、刘海、和仙、合仙、张仙等都是道家信仰的神祇。在盘子里,这些道教神灵随处可见,然而天官则为主祀神灵。天官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最常见的一位神灵,全称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又称紫微大帝,在道教中属玉清界,总领诸天之神,由于天官可以赐福,民间将天官视为福神,与禄神张仙、寿星南极仙翁并列。每年正月十五,天官降临人间,给人间赐福,称为天官赐福。届时女人们要精心制作猪羊鱼三牲、佛手、大供、枣洞洞、枣山等供品,摆放在盘子的各神位前,上几炷香,磕几个头,祈求天官赐福。
各神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所以人们除在各神位前点香外,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在某个重点神位前磕头许愿,求财者除在财神位上祈求外,还要到刘海戏金蟾处求拜,刘海在民间也为财神,盘子中的刘海身挂金钱串,身边的金蛤蟆(金蟾)口里吐着元宝铜钱。有子女科考者要到文昌和魁星前祭拜。孩子多灾多病要到张仙处求拜,盘子上的张仙画的是武生打扮,拉弓搭箭,正在射杀天狗,孩子们就能顺利成人长大,故有“张仙上天台,保佑子孙来”之说。家庭不和谐的需要到和合二仙处烧香,盘子中的和合二仙则为童子扮相,一人手持荷花,一人手持百合,二仙尚有“使媒求妇”主管婚姻之职能,因此,未婚男女也多到二仙神位前求媒,祈求二仙保佑自己求得如意婚姻;祈求平安吉祥、延年益寿者则要到王母娘娘处磕拜,并要烧香许愿,厚礼酬神。凡是摆放在盘子里的供品,就像沾上了仙气的神物。拿回去吃了,就像吃了神仙赐的药。每个盘子里都挂有无数的锁,在香炉上空绕几圈,就沾上了神气,变为长命锁,善男信女们上香磕头,求一把锁给孩子们挂在项上,孩子们从此就会长命百岁了。
“逢庙就烧香,见神就上供”,这是长期流行于柳林乃至吕梁的一句俗话。百姓人人都希望神灵能够保佑平安吉祥,风调雨顺,希望他们能够祛灾免难。在人们的心目中,不论儒、佛、道,只要是神灵就敬奉。加上明代以后三教合一观念的普及,自然在盘子里就出现了多神、多教同时祭祀的情况。
佛教神在盘子里出现最多的是弥勒佛、观音菩萨、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盘子里的四大天王被人们当风调雨顺来祭拜。盘子里每天不论白天黑夜,音箱里总是放着“南无阿弥陀佛”的佛音,是希望自己在阿弥陀佛护佑下能够逢凶化吉、得其救援的具体体现。儒家主要是孔子、孟子以及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人,六朝以后,儒家把尧舜以下的著名历史人物,通过狂热的讴歌偶像化,儒家用伦理纲常教义把关羽也拉进了儒教中来,所以关羽不仅是道教、佛家的护法神,也是儒家的一位神祇。关羽在三教的争夺及统治者的推崇下,在统治者那里是忠义之神,在民间神的威力是无穷的,人们把好事都看作是神灵所赐,因而神代替了人的一切努力,如愿了要谢神,不能如愿,是心有杂念,要更加虔诚地拜神,在神灵的笼罩下,人们的心里有了一个永远也走不出来的神秘世界。
神秘的气氛,加上热闹喜庆的场面,从古到今,盘子会年年都闹,年年都是人山人海。
文字:白占全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