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善化寺里品读岁月融合之美

善化寺里品读岁月融合之美

发布日期:2024-01-25 17:31 5229人浏览 文章来源:大同晚报

  

  雪后善化寺


三圣殿


“朱弁”碑


山门前的五龙壁


鬼子母塑像


寂静冬日,看古建之美


  善化寺始建于唐代,原名开元寺,金代重修,其内有一座辽代木构和三座金代木构建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明正统十年(1445年),明英宗赐名“善化寺”,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对游客开放的善化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寺院,建筑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主轴线上从前到后依次为山门(天王殿)、三圣殿和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左右为东西朵殿,前端两侧为普贤阁和文殊阁,辅以回廊,这是唐代传统的佛寺布局。寺内西侧是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园林特色的花园,为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寺平添了一些秀丽灵动的韵味。


  我市金牌导游朱孟麟说,善化寺的古建之美,特别适合在冬日里慢慢品鉴。善化寺拥有四座辽金遗构,梁思成、林徽因曾4次到山西考察,他们在《大同古建筑调査报告》中盛赞古善化寺“其大殿、普贤阁、三圣殿、山门四处均为辽金二代遗构,不意一寺之内获若许多珍贵文物,非始所料”。善化寺的山门是落成于金代初年的大型官式建筑,是现存最古老的金代建筑之一,更是我国屈指可数的殿堂式木构建筑。普贤阁外观精巧、形制古雅、玲珑秀美,比例匀称,是中国楼阁建筑的代表之一。三圣殿内造像题材为一佛两菩萨两胁侍,在冯骥才主编的《中国大同雕塑全集——寺观雕塑卷》中标明为“华严三圣”,三圣殿因此得名,这三尊造像于康熙年间重装,金塑风格犹存。


  辽金在建筑上主要尊崇唐代风格,善化寺大雄宝殿、三圣殿和山门的斗拱就是典型代表,颇具唐风,辽代的大雄宝殿两个立柱之间的斗拱犹如一朵莲花,金代的三圣殿和山门的两个立柱之间则是两朵斗拱,三圣殿的两个立柱之间还使用了巨大而华丽的斜拱,斜拱有五层,层层叠叠,华丽绽放。


清冷冬时,抚岁月留痕


  到了冬季,银装素裹的善化寺,红墙和白雪的鲜明对比显著,展现出历经沧桑的风景。


  善化寺中最精美的辽金塑像在大雄宝殿殿内。大雄宝殿两侧的二十四诸天为金代塑像,神态生动、雕饰精美,既有宗教宝像的庄严之感,又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金代彩塑乃至中国古代寺观彩塑中极具魅力的艺术典范。这些塑像既有唐宋造像圆润丰满、雍容华贵的特点,又不失北方游牧民族豪放的雄浑之气,游客在这里可以看到民族融合与文化融合的范例。


  善化寺里鬼子母(也称母夜叉)的塑像,以佛祖度化鬼子母皈依佛教的传说为背景,是极其罕见的主题塑像。善化寺大雄宝殿南立面的三道大门,每一道门都呈现出莲花花瓣的形状,这种大门在唐宋时期称为“壶门”,外来文明传入我国后结合拱券门和佛龛造型产生的一种设计,显示尊贵之意。


  善化寺里有块石碑,上面刻录了金代的《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是由朱弁撰于金皇统三年(1143),此碑就是“朱弁碑”,被誉为善化寺“镇寺之宝”。朱弁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叔父,公元1127年,朱弁任通问副使,来到当时西京大同被金人羁留,在善华寺内幽居了十四个春秋,直到宋金议和后才南归。朱弁留寺期间,应寺僧大师之邀为寺院的重修撰写了碑记,碑文文采飞扬,记载详实,不仅是珍贵的文物资料,同样也是难得的书法妙品。


  对于今时的游人来说,除了欣赏书法,还可以遥想朱弁当年如汉时苏武般坚念守心的气节。善化寺里如今新建的“朱弁花园”里,游客还可以赏玩“曲水流觞”的古风雅趣。


  现在善化寺山门前的五龙壁原来是大同城南兴国寺山门前的照壁,于上世纪80年代迁到善化寺门前。这是在唐风古韵、辽金精品之外,游客可以欣赏拍照的明代留存。这座五龙壁是明代万历年间所建,壁面用五彩琉璃镶砌,浮雕五条金龙,盘旋回绕、上下翻腾,下方须弥座的束腰雕有蛇、兔、牛、马等动物,姿态各异。


  善化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珍贵寺院,也是大同游览值得打卡的赏雪景点。在漫长的岁月中,这里经历了风吹雨打,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尽显辽金时代的豪劲风范,同时也不乏南北文化融合之美。这里冬日别样的景色也为人们带来了愉悦和享受,让人们感受到四季变换中人与城市共同成长的美好和力量。


  图片:戎禹仁

  文字:任翔宇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