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北岳恒山张果老留“仙迹”古十八景气势恢宏

北岳恒山张果老留“仙迹”古十八景气势恢宏

发布日期:2024-01-16 16:01 3832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报

  

  北岳恒山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距离大同62公里,是道教圣地,自古为兵家据险以守之地,以丰富的景观特色著称于世。恒山巍峨耸峙,气势雄伟。天峰岭与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东西两峰,天峰岭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充满了神话色彩。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


  恒山在历史长河中,吸引了不计其数的帝王和诗人,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与诗篇。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走进这座历史名山,领略这里的神话色彩和奇迹景观。


张果老“仙迹”驴蹄印


  张果老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原名“张果”,“老”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对长者尊重,二是表示年岁大。传说故事中的张果老,已经活了3000岁。他倒骑白驴,云游四方,每次在别人有难的关头出现,不需要骑驴的时候,就将驴变成一张纸,折叠起来放在巾箱中。


  关于“八仙”的民间传说十分广泛,相传在大同市浑源县城南的恒山便有他的“神迹”——骑驴的蹄印。


  去北岳大殿的山道路过黑虎松,松下巨石作鱼脊状斜置路左,青石上有碗口大小的几个石坑,传说是张果老骑驴留下的蹄印。这段山道由寒武系薄层石灰岩构成,独独在此出现块状巨石隆起,与周围沉积岩层很不协调,而石上出现的小凹坑,在附近岩石上也找不到。这两个奇异现象,提供了“仙迹”形成的依据。其实巨石突起,是5亿年前海底的生物礁,那时的单细胞藻类植物在此落地生长,群体聚集成礁石而高出海底,与周围薄层状沉积明显不同。只要仔细观察,便可见此巨石上面有一个个圆形痕迹,那是柱状叠层石的横断面花纹。也只有厚层块状石灰岩,才能在表面造成碗状溶蚀凹坑。


危崖间“神迹”飞来峰


  恒山,又称“恒岳”,别名“常山”。恒山从东北向西南延伸上百公里,号称108峰,山峦蜿蜒起伏,古人以“恒山如行”来形容它的气势。相传4000多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见山势雄伟,遂封其为北岳。


  山上还有一处“神迹”飞来峰,也被人津津乐道。主庙之南山凹中建有寝宫,宫门口危崖屏封。这高十余米、宽一二十米的危崖,传说是从太行山行唐县一带飞来的,故名“飞来峰”。


  飞来峰由寒武系中部地质上称鲕状灰岩的沉积岩组成,“鲕”是古文鱼子的名称,鲕状灰岩就是鱼子状石灰岩,也是现代装修石材“鱼子黑”的原石。鲕状灰岩确实在行唐县西面的太行山中有所分布,但也在山西各大山区,更在辽宁、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等长江以北半个中国都有分布。所以不能凭借两地岩石一样而判断其来源。何况这一飞来峰的岩层与寝宫所在山体处处相连,本身就是恒山主峰的重要组成部分,丝毫没有无根“飞来”的痕迹。


历史悠久道教发祥地


  恒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和道教发祥地之一。


  早在4000多年前,舜帝就封恒山为北岳。之后,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作为道家三十六洞天之“第五小洞天”,历代都有道教名家在恒山修行的传说,包括三茅真君、张果老、张三丰等均在此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佳话。


  北岳恒山自然与人文景观兼胜,林海松涛、古庙奇阁、道佛仙踪、怪石幽洞,构成了著名的恒山“古十八景”。早在明代,就形成了“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的庞大宗教建筑群。建在主峰上的北岳大庙,气势恢宏,香火极盛,是五岳中岳庙建于主峰之上的孤例。


  始建于北魏后期的悬空寺,坐落在翠屏峰的半崖峭壁之间,其凌空构建,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上载危岩,下临深谷,素有“人间仙境”之称。远望若海市幻景,若隐若现云中;近观又像是精细入微的剪纸画屏,高悬在恒山的北大门。唐代诗仙李白观后醉书“壮观”盛赞其险绝,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叹其为“天下巨观”,2010年6月,美国《时代》周刊将其列为“世界十大最奇险建筑”之一,2011年被评为“山西十大景美文物景观”,2013年荣登“山西文化记忆”榜。


  此外,景区内永安寺元代壁画、圆觉寺金代砖塔、栗毓美陵墓汉白玉石雕、号称“华北第一泉”的汤头温泉、被誉为“塞外小黄山”的千佛岭、神溪湿地公园及县城内具有典型明清建筑风格特征的麻家大院、文庙、古州衙等都具有很高的资源品位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全力打造5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恒山景区对标一流,持续对景区进行提档升级,通过加强重点景区建设、完善景区基础设施等措施,正致力于把北岳恒山景区打造成集观光旅游、文化体验、康养度假、户外健身于一体的5A级旅游景区。


  恒山景区已完成休息平台建设、供电设施升级改造、恒山庙群及步游道照明系统安装等多项工程,并对恒山建筑群、牌楼等进行了保护修缮,对安全护栏、步游道等一些影响游览体验的设施进行了维护与更新。持续推进穿越景区国道改建续建、恒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神溪景区建设、柳河生态修复治理、汤头景区改造等项目,谋划推进新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智慧景区等建设工程。


  与此同时,景区加快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资料编制,已完成《恒山景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书》《恒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汇报》等;积极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活动,2023年4月,在北京举办了“悠游恒久北岳·相约厚道浑源”2023年北岳恒山文旅康养推介会;通过开展微笑服务及“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组织星级员工评选、导游赴外地进行培训学习等,有效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多次邀请国内相关专家传经送宝,深挖文化内涵、讲好恒山故事,持续促进文化与旅游、康养深度融合,努力把恒山景区建设得更富内涵、更有气质、更具魅力。


  通过多个项目的实施,恒山景区已初步构建了以中部恒山、悬空寺和浑源古城为核心,北部神溪湿地为凤头,南部千佛岭、汤头温泉为凤尾,天峰岭—书简山—五峰山为东翼,翠屏山—龙山—凌云口为西翼,交通路网为筋骨,北岳文化为灵魂的“凤凰展翅腾飞”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将持续扎实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在更高起点上促进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字:卢   亚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