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右玉县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的前沿阵地,这里的关隘城池、古堡墩堠最为密集,类型功能最全,体系最为完备,是最具民族精神和文化气质的历史遗址。境内以长城关隘、古城古堡为代表的军事文化旅游资源,以杀虎口和茶马古道为代表的西口文化旅游资源,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主要特点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推动生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了生态、文化、旅游融汇互动、一体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走进右玉杀虎口、右卫古城等旅游目的地,站在苍茫的古长城上领略边塞风光。
行走杀虎口穿越古今
右玉文化积淀深厚、历史遗存丰富、收藏文物众多。位于该县境内的杀虎口,古称“参合口”,是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是从内蒙古入晋的必经地段,如今这里已成为人们游览塞外风光、畅怀古今的好去处。
行走在杀虎口风景区,古道、古桥、古长城、古戏台、票号遗址……这些沉默的历史遗迹,尽显岁月风华,让游客的思绪穿越千古。
登上杀虎口古长城眺望远方,试想守关的将士们曾在这里奋勇厮杀。作为我国保存最完好的长城之一,建于明朝的杀虎口全长110公里,沿线包括白羊口、助马口等关口和要塞。杀虎口是明朝的重要关口和军事要塞,位于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是中原与蒙古、新疆、俄国贸易的必经之路。在明朝中后期,这里成为明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多次交战的战场。袁家村古民居是景区内的一个重要景点,是明清时期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采用青砖灰瓦,木椽房檐下有精美的砖雕和木雕。整个建筑群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展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和艺术价值。
杀虎口景区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游客带来不寻常的体验。
踏上西口古道寻晋商足迹
杀虎口,也称“西口”,这里有全省罕见的古道敞路坡、全国少有的古桥广义桥。
杀虎口的西口古道,由墨青斑驳的石块铺砌而成。历经千年沧桑岁月,已被打磨光滑,上面布满了凹凸不平的车辙印、马蹄印、脚步印,至今仍是那般清晰。
沿途有几户败落的院子,着实显得有些荒凉。再往前走,便看到一座旧时留下的古堡。一些摄影爱好者、美术写生的学生来到此处,会从侧面登上古堡,记录这里的边塞风光。
站在杀虎口城楼上,观赏杀虎口城堡全景,杀虎堡、平集堡两座城堡互相依偎,清晰可见。堡城内,曾建有副将署、答税部、驿传道等8座衙门。堡内还有一座通顺桥,此桥算是西口古道的起点,人们行走西口,从此桥上经过,祈盼走出西口,通通顺顺。
而古桥广义桥则位于平集堡南门外通往右卫镇的古道上,据说建于明代,由火山岩砌筑,看上去古朴沧桑,设计巧妙,保存完好。古桥上望柱柱头上的石猴、石狮、仙桃等石雕物件栩栩如生。而那些被磨得高低不平、布满岁月痕迹的桥面,让人们不禁联想到当年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杀虎口是明清山西历史的缩影,是中国近代金融贸易兴衰的实证。西口古道虽然热闹,但游客至此总会保持一份沉默。或许,当年的走西口故事不免给人带去一丝哀怨。
畅游湿地住在长城人家
除去记载着沧桑历史的古长城、烽火台和凌冽的朔风,右玉的自然风光也让游客一饱眼福。山峦森林遍布,谷地溪流纵横,给塞北平添了一抹柔情。
与杀虎口风景名胜区隔路相临的海子湾水库,长城文化与自然生态相得益彰。海子湾拥有优质的水体、茂密的植被和种类繁多的生物,游客可荡舟戏水,可垂钓观鱼,亦可登高放歌。一架长桥飞渡水面,来这里摄影、写生,简直如入仙境一般。
“山无头,水倒流”,被称为右玉县的两大奇观。其中的水倒流,指的就是苍头河的滔滔河水,不像其他河流那样向东流或向南流,而是向北流。苍头河生态走廊景区属于高原湿地,天然水系、河岸草地、乔灌木林带和缓坡状态的农田,形成了北方黄土高原独特的田园景观,是露营、传统农业生态观光、生态湿地保护观光的绝佳去处,也是休闲避暑的好地方。游客畅游苍头河后,便可拎包入住右卫镇红旗口村绿茵野奢林下露营基地,奔赴与大自然的约会。也可住在新城镇邓家村桃花源农庄,走进日光温室大棚自由采摘果蔬,体验自助烧烤、篝火晚会等,听长城故事、住长城人家。
打造长城形象标识区
作为长城资源大省的山西,高标准编制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规划》,明确以山西明长城为主线,串联沿线各类长城文物和文化、自然生态资源点,营造差异化的特色主题,全面展示长城的文化景观和文化生态价值,形成“一带、三段、六区、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
杀虎口—右卫古城形象标识区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的形象标识区之一,定位为茶道节点·古堡之乡——西口边塞商贸古道长城生态文化形象标识区。为此,朔州市、右玉县以杀虎口、右卫古城为核心,辐射周边乡村、景区,形成集中展示西口古道边塞贸易与右玉自然生态的文旅融合发展区域,进一步提升“长城博览在山西,精品揽要在朔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长城成为中华文化旅游经典品牌。
此外,右玉县不断深入挖掘以长城古堡、万里茶道第一关为重点的历史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了全国唯一的西口文化和古堡文化体验地。以自然景观、独特地貌为特色,依托中央美院、中国油画院等院校力量,突出艺术粮仓、右卫风情艺术小镇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了北方油画写生基地和摄影目的地。同时,创新推出网红打卡、网络直播等互联网创意产品,积极推动道情、面塑、剪纸等民间传统文化向产业化、商品化转化,以“文化+创意+创新+创收”提升了康养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文旅+”“长城+”为右玉构建了全域旅游新格局,也进一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文字:田 璐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