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黄帝“河东”大战蚩尤战场盐湖经历千年华丽转身

黄帝“河东”大战蚩尤战场盐湖经历千年华丽转身

发布日期:2023-10-13 16:00 591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报


  全国高考语文题曾有这样一道题:“最早叫中国的地方在哪里?”答案便是运城。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上古时期,运城是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区域。


  运城,古称“河东”,处在晋陕豫三省交界处,占据了中原的黄金地段,在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至今仍在流传。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走进黄帝大战蚩尤的战场——运城盐湖,看看七彩斑斓的盐湖如何华丽转身,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故事出自上古奇书《山海经》


  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公元前2984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部落战争——“黄帝战蚩尤”就发生在运城盐湖,蚩尤村至今还在盐湖边上。


  黄帝姬轩辕所在部落位于神农跟九黎两个部落之东南,是当时三个部落中最强大的。相传,为争夺河东盐池,黄帝分别与蚩尤和炎帝进行了两场战争,即历史上著名的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争霸战中,姬轩辕怕两面受敌,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突袭神农部落,在阪泉郊野的大战中击败了神农部落。姬轩辕乘胜挥军,一直挺进到九黎部落的根据地涿鹿,会战在涿鹿郊野,最后黄帝击败九黎部落,杀死蚩尤,这一著名战役使姬轩辕名震当时的世界。这两场战争的胜利,也使黄帝牢牢控制了河东盐池,掌管了中原地区的主要经济命脉,最终成为各部族的首领,获得了“中华始祖”的崇高地位。各部落酋长们拥护他为“天子”,尊称他为“黄帝”。黄帝者,黄色的土地。


“根祖”文化鲜明特征


  运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根祖”文化是运城最鲜明的特征。中条山、华山的“中华”二字,成了我们民族冠名的重要依据。


  中国最早的三大帝王尧舜禹都曾在这里建都。尧初都蒲坂后迁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形成了人类早期的社会形态。从女娲、炎黄到尧舜禹,文化渐次臻于完善,逐步形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特殊性格和气质。帝尧是华夏民族的文明始祖,奉行德政,心系百姓,公正无私,轻权爱贤,使“尧天舜日”成为中国历代百姓的希望。虞舜一生受禅让,施仁政,定法典,选人才,治洪荒,播五谷,至孝至善,载厚载德。禹用13年时间治水成功,划定九州。这些传统文化都可以在运城找到文化的脉络,追寻到传统文化的总根。


河东盐池被誉“国之大宝”


  地处内陆腹地的河东盐池,是大自然馈赠的珍贵礼物。自古以来,人们围绕盐池而居,依靠盐池而生。运城因盐池而兴,因盐运而得名。


  《史记·货殖列传》曰:“盬盐,河东大盐。”盬指河东盐池,盬盐即河东大盐。运城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硫酸钠型盐湖,总面积132平方公里,有一湖四滩七十二堰。


  河东盐池是世界上开发利用最早的盐池。盐池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中国古代中原各部族共同争夺的目标。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战蚩尤,到史料记载的周穆王、汉成帝、汉章帝、唐太宗、康熙等帝王先后巡视,河东盐池被历代王朝视为“国之大宝”。


  6500万年前的一场地质运动,造就了影响华夏文明的一池雪白;4600余年的开采史和70年的无机盐开发史,积淀了运城盐池博远厚重的文明元素。漫步一个个滩堰,俯拾皆是池盐文化的足迹。


  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盐池重回人民的怀抱,拉开了多元化利用盐池资源的序幕,这里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硫化碱和无机盐生产基地,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七彩盐湖滋养千年文明


  随着原盐开采业务的停止,盐池逐渐由矿区、工业区变为生态保护区。2020年,运城全面实施“退盐还湖”“还湖于民”,芒硝、硫化碱、硫酸钡、硫酸镁等无机盐也相继停止生产。至此,被开采了千年,也忙碌了千年的盐池,得以休养,盐池也再现“湖”的本来面貌,得见万顷碧波,美丽新盐湖正用另一种方式反哺和馈赠着人们。


  今日的盐湖如同按下了“刷新键”,来了一次彻底的大换装,不经意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山水城融合的运城越来越宜居。盐湖观景平台、北坡观景台、鸭子池湿地等大大小小十余处依山傍湖的开阔地,成了市民休闲聚会的首选。盐湖俨然变成了一座充满绿意的“城市会客厅”。走在盐湖边上,极目远眺,山、水、城尽收眼底。色彩斑斓的盐湖,经历了千年的沐风栉雨后华丽转身,变身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七彩盐湖滋养千年文明,盐湖人民的生活圈和文化圈正在形成。从清晨迎着朝阳跑步的运动爱好者,到夜晚伴着南风舞动的健身舞者,盐湖的城市会客厅功能得到极大发挥,到盐湖休闲放松成了市民的一种享受。通过举办池盐文化旅游周、环湖自行车赛等活动,盐湖成为市民亲山亲水亲自然的好去处和外地游客心之向往的打卡地。2023年春节和“五一”期间,有70多万名游客在盐湖观光游览,旅游综合收入1800余万元。山水相依、人境和谐的城市环境让遥远的“阜民之财”美好愿景在今天变成了现实。  


  文字:卢   亚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