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炫彩”千年古壁画

“炫彩”千年古壁画

发布日期:2023-09-21 17:00 3935人浏览 文章来源:忻州日报

  

9d4d3fa6-0e03-4f10-a64d-5c8d789f6c64.jpg.jpg

  佛光寺壁画


  行云流水绕素笺,

  山高路迢遗墨迹。

  画龙点睛依旧颜,

  绘出心中无限意。


  墙体因岁月逝去而沟壑纵横,

  又因壁画有了藕断丝连,

  虽历经风雨,

  却永远是一个整体。


  忻州,在历史上处于中原仰韶文化与北方红山文化的融合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界处。早在一千多年前,这里就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域文明特征,展现出异彩纷呈的瑰丽图景,其中壁画艺术独树一帜,成为影响“忻文化”“晋文化”乃至中原文化的源头活水。


  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壁画则是最原始的绘画形式。在古代,壁画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宗教文化、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土人情等,富有艺术魅力,不仅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而且还能让人获得美的熏陶和艺术享受。定襄县七岩山的千佛殿镌刻着佛像千尊,为僧人慧颜、慧端于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536年)所造,回光窟镌刻着佛像16尊,为广武令赵郎奴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所造。


  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以敦煌莫高窟第61窟西壁的《五台山图》作为线索踏上寻访之路。他们骑着毛驴颠簸于崎岖不平的山路间,在五台县豆村镇附近找到了画中的佛光寺。同年7月7日,梁思成从五台发电报至北平营造学社,宣告佛光寺为唐代建筑这一重大发现。从此,佛光寺有了“亚洲佛光”之称,被誉为“中国古建第一国宝”。


  佛光寺东大殿内存有唐代壁画60余平方米,内容均为佛教故事,是我国寺观壁画中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61年,国务院公布佛光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6月,包括佛光寺在内的五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壁画绘于大殿正中佛座的须弥座束腰上,由于佛座背靠扇面墙,历代重装都未触及这块壁画,才得以保存下来。画面左端是一位手持宝剑的天王,一旁的天女头戴花冠,右手托花朵,左手托香盂,盂中燃香。正中是一力士,手擒类似猿猴的妖物。右侧是手持长杆的力士,向左边作追赶状。右上角残存有三爪的龙腿和龙尾一段。壁画与吴道子所画的《送子天王图》在内容和构图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该壁画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罕见的早期壁画实物,尤其是颜色如新,是别的大殿壁画所不可企及的。


  五台山现存的寺庙壁画历史悠久,跨越年代广,分布相对集中,涵盖了唐、宋、金、元、明、清、民国各个朝代。而现存完好的壁画多集中在五台、繁峙两县,其中比较著名的除了东大殿壁画外,还有南禅寺西配殿元代壁画,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繁峙公主寺以及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南山寺明代壁画,五台国都殿村关羽壁画,五台山龙泉寺文殊殿民国壁画等。


  岁月不居,时光荏苒,繁峙岩山寺内的建筑多已改观,唯独文殊殿里的金代壁画从未改绘,走过了八百多年的历史。金代壁画保存下来的很少,岩山寺壁画无疑是精品佳作。壁画面积近百平方米,是御前承应画匠王逵和王道等人绘制的,题材广泛,形象生动,画技高超。西壁壁画宽11.4米,高3.45米,画中有城池宫殿、山水树石,所绘的是释迦牟尼的生平故事,东壁壁画宽11.6米,高3.42米,描绘了太子割肉孝敬父母的故事,北壁绘制了一组塔寺和罗刹女营救航海的五百商人的故事,有王子王后、儿童、说唱卖艺者等,俨然一幅幅生动的宫廷生活图和市井生活图,南壁两侧描绘了殿阁楼台。壁画所表现的都是北宋时期的社会形态,风格清丽精细,笔力刚劲,设色浑厚。作为一种艺术形象,该壁画更具考古美学价值,是研究宋金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建筑的珍贵资料,与永乐宫壁画堪称三晋壁画的“双璧”。需要指出的是,岩山寺壁画完成时间比永乐宫壁画还要早近二百年。


  2013年文物部门在忻府区兰村乡下社村,发现了一处珍奇的艺术瑰宝——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这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墓葬狩猎图壁画,总面积二百平方米。九原岗北朝墓葬的墓道东、西两壁壁画自上而下各分为四层,第一层主体绘仙人、畏兽、神鸟等形象,四周以流云、忍冬补白。第二层北段内容均为狩猎场景,南段为幕僚和侍者,人物动物形象十分生动。第三层是出行队列,所绘人物为站立的武士,西壁南端为骑马的少年。东壁第四层因开挖盗洞被毁,西壁第四层是出行队列,全部为站立的武士。该壁画有三大特点,一是发现了升天图,壁画中有大量的神怪形象,对研究古代人的精神世界有极大的信息量;二是长卷式的大型狩猎图,在我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三是人物形象和绘画风格的精神气质,有草原民族的明显特征。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对地下世界的想象和对现实生活的描绘,比同时期壁画内容更加丰富,手法更加细腻。该壁画连续两年入围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白云悠悠去,弹指逝流年。忻州古壁画叹为观止,惊艳无比,我们应该感谢广大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是他们的发掘、除尘、注射、空间平移,才使得越来越多的千年壁画重见天日,大放光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传承好这些宝物,古为今用,鉴往知来,汲取传统美学的营养,以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觉,为建设大美忻州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指间的笔缓缓盛开,

  在视野中开阔。

  清澈的风在眼前闪过,

  化作永恒的景象。


  心中澎湃的思绪,

  渲染了壁上的传奇。

  梦里徘徊了千年,

  终于定格成史成诗。


   图片:宫爱文

文字:栗旭晨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