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长城
平型关是明朝内长城沿线上的一个关口,位于雁门关之东、今繁峙县平型岭上,古称“瓶形寨”,因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时称“瓶形镇”,明、清两朝称“平型岭关”,后改“平型关”。《读史方舆纪要》载,平型关“东控紫荆,西辖雁门,与团城子堡分管内边百二十四里”,可谓胸怀冀晋要塞,臂连天下雄关。
现存平型关门为明正德年间所建,关门城台上建三间单层门楼,内侧建百米见方的瓮城,两翼之长城为石砌或以山险为障,烽火台向北与浑源县戗风岭呼应。关西南三里,建平型关城堡一座,四向置门,南北二门置瓮城,并各有大城楼一座、小角楼两座,北门置铺房三间。
1553年,蒙古鞑靼部俺答汗曾进攻平型关。1927年,晋军和奉军也曾在这一带作战。但总体上,平型关履历和声名在长城诸关口中并不引人注目。直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这一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出师抗战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坚定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集师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50年后,86岁高龄的聂荣臻元帅追忆烽火,写下这首《忆平型关大捷》。将军和战士们都没有忘记那场激烈的战斗和牺牲的战友。时光流转,硝烟已散尽,被英雄热血染成的红色山河永不褪色。如今,站在平型关城垣上,依然能听到烈烈风声从耳畔呼啸而过,仿佛在提醒着后人永远铭记——平型关,这座八路军首战大捷的英雄关!
图片:梁占海
文字:俊 闻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