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绛县文庙文脉绵长 敞开大门证明状元荣耀

绛县文庙文脉绵长 敞开大门证明状元荣耀

发布日期:2023-08-01 17:10 3337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报

    

  运城市绛县历史悠久,素有“天下第一县”之称。这里是尧王故里,也是晋国故都,留下了晋献公墓、晋文公墓、晋灵公墓及车厢城等众多历史遗迹。这一处处文化遗存,诉说着这座古县城辉煌的历史。


  文庙是纪念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绛县文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据说,这座古建曾给绛县带来源源文脉。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走进千年古县,领略这座文庙有何荣耀之处?


文庙标配大成门泮池


  绛县文庙是一组群体建筑,布局合理,排列得当。据记载,其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元大德七年和明正德、嘉靖、万历年间都有过重修和扩建,现仅存大成殿和明伦堂。


  进入文庙大门,是第一进院,正面建有一个椭圆形的砖彻泮池。池中的一座拱桥将泮池分成东西两半,池子的正北面有2个吐水的石雕龙头,由陈村峪流出的溪水潜流注入,池水清澈。


  泮池看似不起眼,却很重要。如果没有它,文庙就不是典型的文庙。据资料显示,所有的文庙,大门必然叫“大成门”,大成门的正前方必然有“泮池”。


祭拜孔子称为“入泮”


  中国至少在周代就设有国家的最高学府大学,《礼记·王制》有言:“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也就是说,周天子设的大学叫“辟雍”,诸侯国设立的大学叫“泮宫”。之所以叫泮宫,是和水有关。周代的辟雍中央有高台建筑,四面环水,而诸侯建设的大学想要和辟雍类似,也得有水景,但是规制必须低于辟雍,仅允许三面环水。


  泮的意思也就是半,“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故称为“泮宫”。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官学,孔庙也遍及天下,而大多数孔庙为庙学合一,也就是既供奉孔子也培养学生,再则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孔庙也自然有泮池,只不过依据地理,大小形状不一而具。泮池上一般有石桥,称为“泮桥”。古代科举考试时,学生过桥去拜孔子,称为“入泮”。


布局合理结构紧凑


  北进棂星门,是第二进院,也是文庙的主要建筑分布区。前为过厅、戏台,台高近2.5米。紧接的是献殿,对面是卷棚阅台和正殿,内有孔子塑像,高3米左右。院内东西两面各建了9间房廉。东西两面还建有碑廊,石碑林立,书法各异,记载着文庙的历史。正殿后面是鸿门,东有礼门,西有义路。


  第三进院,迎面是木牌楼,对面是明伦堂,是绛县乡试秀才的地方。明伦堂两侧各建有斋室3间,东房5间是进德斋,西面5间是修业斋。


  第四进院内,主要建筑是敬一亭、东号舍、西号舍和崇圣祠。最后一进大院,建有射亭和文昌阁。文昌阁系青砖砌成,面宽五间,共分两层,高约15米。其中,上层的塑像和壁画,艺术价值较高。


大成殿保留元代特征


  大成殿是绛县文庙中地位最重要、时间最古老、气势最宏伟的建筑,是祭祀和供奉孔子的主殿。大成殿得名于宋徽宗,因为孟子曾赞誉孔子为“集大成者”,所以宋徽宗就把奉祀孔子的大殿定名为“大成殿”。


  大成殿面宽三间,每间皆有一垛补间斗拱。已经800多年的大成殿,主体结构仍保留了元代的建筑特征和风格。殿顶为单檐歇山顶,琉璃殿脊,正脊高大华丽,中间竖立着一米多高的宫殿式宝刹。


  大成殿为抬梁式构架,规制宏大,跨度宽阔,使用木材特别粗壮,其中,大梁长达十余米,几百年来完好无朽。挑檐很长,足有两米多长,这样的建造形式让大成殿显得雄伟壮观,同时,突出的挑檐减少了风雨对主体建筑的侵蚀。


狮林碑廊极具特色


  在文庙的两侧还建有廊房。东侧廊房下是“狮林”,存放着各种各样的石狮。唐代的石狮突出肌肉线条,圆润饱满,以“肥”为美;宋代的石狮突出骨骼,精巧有细节;清代的石狮则线条更为流畅。


  西侧是碑廊,这些碑刻极具特色。在廊墙上,有绛县籍考入全国知名大学学生的题名碑,记录着绛县历届考上名校学子的名字。


  廊下有一通明正德年间的学宫图碑,从图可知,之前文庙是五进院落,除了现存的大成殿和明伦堂,中轴线上还有戏台、献殿等。


  旁边还有一通“绛县师”碑,也称“老人碑”。绛县老人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左传》中就有相关记载,而且是历史典籍中首次出现“县”这一名称。绛县老人是长寿、智者的代表符号,还被众多文人墨客所称颂。因此,绛县除了有“天下第一县”的称号,也有“长寿之乡”的美名。


“状元”打开荣耀大门


  绛县文庙正南为大成门,东西设有侧门。依照孔庙旧时规定,当地有没有出过“状元”,是衡量此地教育水平的重要依据。如果本地没有人中过状元,文庙的大成门就得永远闭着。宋真宗年间,绛县人张观高中状元,因此,绛县文庙的大成门是可以敞开的。


  据考证,明清两代先后举行过进士考试201科,按籍贯统计,山西省竟无一名状元。从隋代科举考试开始到清朝末年结束,一个状元都没有出过的县比比皆是。所以说,绛县文庙敞开的大门可以说是绛县人的一种荣耀。


  一般情况下,没有重大节日或祭祀典礼,大成门是不开的,只开西侧门。西侧门外有一尊古碑,上书文武官员等至此下马,也就是说,来绛县文庙拜谒者,无论什么身份都要下马下轿徒步进庙,以示对孔圣的尊敬。


  近年来,运城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科学部署,为绛县借力独有的特色禀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明指引。绛县谋势而动、顺势而为,在文旅融合发展上下足功夫,打好历史牌的同时,大力发展“文旅+”,全力把市委、市政府的发展举措转化为生动的绛县实践。  


  文字:卢   亚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