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庄,数窦庄,窦庄是个小北京。”这是明清以来在古泽州大地上广为流传的一句民谣。那么,窦庄为何会有这样特别的别称?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北方小村,是谁修建了这座名重一时的古堡?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庄古堡是历史的见证者,神秘、厚重,却又充满灵性。小编带大家走进窦庄古堡,探索这座古堡的秘密。
“卍”字形乡村城堡
窦庄古堡位于晋城市沁水县嘉峰镇,东西、南北均长500米,修筑城墙2000余米,整体布局呈“卍”字形,分东、西、南、北4条街和4条小巷,在街、巷与城墙交接处设城门楼,东、西、南、北共建有4大4小8座城门楼,加上祖居尚书府所修小城——“瓮城”,共9门,故有9关,合称“九门九关”。
窦庄古堡现存古建筑面积约40000余平方米,80%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建筑除大量民宅外,还有庙宇、楼阁、祠堂、书房、校场、法庭、地牢、城墙、城门楼、牌坊、店铺和大量的碑刻等。除佛庙主殿及配殿为元代建筑外,其余大部分为明清时期建筑。建筑脉络清晰,特色鲜明,被前来考察的专家学者誉为研究明清时期北方民居建筑的最具典型代表之作。
因为窦庄古堡的布局形状类似紫禁城,故被当地人称为“小北京”。关于“小北京”的由来,村里还流传有这么一个故事:明朝时,窦庄出了个叫张烈功的人,官至明朝宰相,是出了名的孝子。其母多病,久住村内,他便派人按北京城样,修筑城池、街景、院落,在村中修了个“北京城”,让母亲在家便可欣赏京城景致。
窦庄古村张家修建
窦庄,选址独特。沁河在这里走了个“S”形,其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风景秀美。
窦庄修建于何时?据《窦氏家谱》记载,窦氏祖先窦璘参辅宋仁宗赵祯平息农民、士卒和少数民族起义而受宠,恩德荫及后人。后来,为避战乱,窦氏由陕西扶风迁徙到端氏县(现沁水县),窦氏家族择地兴建了窦府,即“窦庄古堡”(窦庄村)。在卧牛山下的瓮水滩,窦氏家族划拨西曲里给土族张姓(当地贫民)为其守墓,张姓从此世居此处。
世事难料,到了明朝中后期,窦姓家族势力渐衰,而出身寒门的张姓家族金榜提名者绵延不绝,辉煌十余代而不衰。明朝天启年间,曾官居大理寺正卿的张五典告老回乡后开始构筑窦庄城堡。张五典病故后,由其妻霍太夫人、儿子张铨主持营造,前后历时9年,于明朝崇祯二年建成。之后增添的建筑,按主街道延伸,在城外有序排列构筑,形成目前的宏伟壮观之势。
明末流寇之乱中,张氏母子与女眷童仆拒敌死守,曾3次击败流寇的进攻,窦庄因此也被称为“夫人城”。
乡村城堡建筑代表
窦庄古堡是一处典型的防御性古堡类建筑群。该建筑群跨越元、明、清3个时期,建筑风格多元化。
很多前来考察的专家学者认为,窦庄古堡是研究明清时期北方民居建筑的最具典型代表之作,其中一个原因是窦庄古堡开启了沁河流域乡村城堡建筑的先河。此后,湘峪、皇城、砥洎城等古堡相继落成。所以,窦庄被称为“沁河第一堡”。
根据修建家族和时代的不同,窦庄古堡内的民居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窦氏宅院,窦庄古堡东南入口120米处有一座四合小院,梁檐下记有“大宋”字样。第二类为张氏宅院,为窦氏守茔人张氏所建。整体建筑装饰华丽,高大雄伟。第三类为常氏宅院,清末官僚窦庄贾四爷为报恩而随女陪嫁的一处豪宅大院,中西合璧,非常漂亮。第四类为贾氏宅院,样式为三院串连建筑,建筑考究。
各种功能一应俱全
窦庄古堡内各种功能的设施一应俱全,包括政治、军事、司法、经济、文化、礼教、拜祭、墓群等,最有特色的有公堂、地牢、城墙、城门楼、藏兵洞、武房等。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实证和历史文化遗产。
在祠庙建筑方面,窦庄古堡共有古庙宇13处,分别为大庙、烈公庙、佛庙、财神庙等。这些庙宇规模大小不一,现存有佛庙、财神庙、火星庙、观音堂等。
位于村北的吏治建筑“古公堂”很有特色,由公堂和地牢两部分组成,中央为厅堂式建筑,距厅堂20米西南地下5米处有砖拱窑洞8孔,为牢狱建筑。内置石磨,墙上置有铁环,通道口的高处修筑砖堡,以看守牢内要犯。据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之助手陈志华、楼庆西考证,此类建筑早于洪洞苏三监狱,是我国现存非常罕见的一处吏治类古代建筑。
九门九城三十六院
在当地有一句谚语——“九门九城三十六院,下雨不湿鞋,串门不出街,一门通百户,百门串遍村”。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窦庄古堡的建筑风格,也是百姓对老堡建制的最直接崇拜。
堡内每个宅院的大门,都可进院堂、通街巷,各条街巷连接着城墙。很多个大院内都暗设小门,院院互通,倘若外人进入,虽能曲径通幽,但却摸不清门户通道,如进迷宫一般。一旦敌寇来犯,村民们就利用这些曲径迷道与敌人周旋,既可抵抗,又能逃生,邻里之间还可相互支援。正是由于这样的格局,才使得窦庄古堡在崇祯年间多次遭受流寇攻击而不被破坏。穿行在这些深宅大院、祠堂庙宇之间,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沁水是“舜耕历山”传说的发源地,也是当代作家赵树理的故乡。这里除了拥有“沁河第一堡”,还有距今23000年的下川旧石器文化遗址、被称为“中国北方乡村第一明代古城堡”的湘峪古堡等名胜古迹。此外,沁水县因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还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
目前,沁水有国家4A级景区3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8个,中国传统古村落19个,文旅产业正逐步成为当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沁水县加快发展文旅产业,致力于盘活资源,让资源存量变成“产业流量”。
文字:卢 亚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